他的诉求其实很简单。
他不喜欢自己的恩师,在拍电影时,被任何人,或者势力所裹挟。
这不应该是一位为了天朝电影做出过贡献的老兵该受到的待遇。
老头的名声,在许鑫这是很值钱的。
其实说老实话,如今的第五代导演已经开始和社会脱节了。
不是说真的脱节,而是……时代一直在前进,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记忆承载体。而第五代导演眼中的世界,已经逐渐不符合新一代的人,乃至新一代的国际社会对天朝的印象与口味。
这不是第五代导演的错,而是一种时代所造就的必然性。
时代在前进。
如果说第五代导演,在国际电影世界中,为裸奔的华语电影披上了足以遮羞的衣物,让大家知道天朝电影并不是什么衣不蔽体的野蛮人。
他们为了华语电影加入“文明社会”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那么第六代以后的导演,便是踩在他们,以及从第一代开始的无数导演的肩膀上继续前行。
许鑫自问,每一代导演,甚至每一位导演,身上都应该有着属于自己这个特定时代的使命感。
他们的使命该首当其冲是满足自己这一代人对于电影的口味需求,其次是帮助这一辆列车继续前行。
列车前行,周遭便是寒冬之夜。
第五代导演那让这趟列车重回轨道的作用结束后,第六代开始,一代一代的导演就要为这辆列车装载上一层又一层足够抵御寒冷,不至于列车在寒冷中熄火、永远停留在黑暗之中的铠甲。
现在的观众,依旧需要那第五代,或者从第一代开始,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关于电影的人文精神与艺术性。
但想要抵御寒冷,只穿个秋衣秋裤那肯定不成。
这些无数先辈传承下来的精神,就是这趟列车,或者说这个“人”贴身的秋衣秋裤。
即舒适,又要成为构建这套“防寒设备”的核心骨架。
支撑起华语电影的脊梁。
但光有骨头不行,还要有肉。
有脂肪。
有毛发。
要有羽绒服。
更要衣着得体。
此为雅。
顺应时代,顺应环境,才能被列车上的旅客所接受。
所以,在许鑫看来,第五代导演若以单纯的电影票房竞争力来看,被电影市场“淘汰”,其实用不了几年了。
他们一定会迎来票房缩水期,一定会迎来市场反应参差不齐的时刻。
这是他们的宿命,也是每一代导演的宿命。
包括许鑫自己也明白,总有一天他拍的东西会落伍,会与欣欣向荣的市场格格不入。
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了作用。
所谓老而不死是为贼,有的电影是带动圈内经济繁荣,但有的电影则要成为组建骨骼的钙。
一代一代,沿着这种良性循环往下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