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李世民对于屈突通的信任和重视。
贞观二年,屈突通病逝。李二陛下痛惜良久,赠予尚书右仆射谥号为“忠”。屈突通有二子,即为屈突寿、屈突诠,长子屈突寿袭爵。
去年入冬之时,李二陛下偶尔想起屈突通的忠节之事,觉得有些亏待忠臣之后,便拜屈突诠为果毅都尉,并赐予粮食布帛表示抚恤,调回长安任职。
屈突诠答道:“陛下的意思,十六卫或者元从禁军随意挑选。某正想前来问问二郎,可有建议?”
房俊略略蹙起眉头。
这个选择不好选……
隋朝的禁军有十二卫,即为: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左右御卫。唐承隋制,沿袭隋朝十二卫,只是对其中几卫的名称稍作改动,并增加四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称南衙十六卫。
另外,大唐建国后,高祖以太原从龙之兵三万作为宫城宿卫,称元从禁军,又称父子军,他们终身为皇帝亲兵、子弟相补、待遇优厚。因驻守在皇城北面,故又称为北衙。
后来李二陛下在玄武门置左右屯营,号称“飞骑”,挑选其中骁健善射者百人名为“百骑”……
唐代南衙是中枢官署的统称,地处宫城之南,称为南衙或南司,十六卫府属南衙,由宰相负责,文臣主兵事,南衙卫士一般由各折冲府番上;宦官居北,称为北衙或北司,羽林亲军等禁兵属北衙,由皇帝亲信宦官负责,武臣主兵事,北衙禁兵一般为皇帝、太子亲兵。
有时南北衙兵将也会对调、互兼官职。
按说南衙还是北衙这个选择并不难……
在整个唐前期,与北衙禁军的发展壮大同步的是府兵制的衰落与瓦解。在禁军的发展过程中,府兵不断被吸纳进来,从而在人员和职任上都实现了禁卫合流,北衙禁军同时成为府兵制瓦解的因子和出路。北衙禁军的出现是唐朝针对府兵制本质发生变化,府兵亲密程度下降问题做出的回应,其发展则是逐步摆脱南衙影响,向内廷化演进的过程。
这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制度,大大提升中枢集权。
而且这是此时的政治形势决定的,不可能因为某一个人而改变。
关陇集团被打压、世家门阀的衰落,都是促进这一进程的因素。
但是,成熟的制度也孕育着它的反面,宦官干军、兵骄将堕等政治痼疾已然深埋其中。皇帝为了让自己不受制于权臣所采取的措施最终却导致皇帝受制于家奴,这真是一个历史的悖论……
当然,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完美的制度,再好的制度若是有一群骄奢淫逸、貪污腐敗的人去执行,也必然是大厦倾覆、帝国崩颓的结局。
“去北衙吧。”
房俊说道。
无论如何,终唐一朝,北衙都牢牢矗立在权利的中心。这个时候正是北衙兴盛的起始,能在其中站稳脚跟并且立下一些功劳,屈突家几代人都可以躺在这个功劳簿上吃老本。
另外,在这个法度极不完善、人治大于法治的年代,强权既是公理。有几个好兄弟手中掌握的兵权是极其稳妥的形势,即便不会去窥视什么,也能够在忽如起来的局势下占据主动。
所以,他又对李思文说道:“你也回去跟给英国公修一封家书,提及进入元从禁军的事情,看看英国公的想法如何。若是不出某之所料,陛下接下来定然会大肆扩张元从禁军,驻扎在玄武门的左右屯营也必然会改制,毕竟朝廷的十六卫现在已经被世家门阀所把持,只有提升元从禁军的地位和实力,方能万无一失。”
说白了,现在李二陛下已经不信任各大门阀世家子弟担任要职的十六卫。他必须大肆扩张元从禁军,将北衙的实力提升起来才能高枕无忧。
否则搞不好哪天睡到半夜十六卫便哗变造反、另立新帝了……
程处弼已经被他家老子运作到了左卫,父子同营,前途无量。
李思文点点头。
对于房俊的建议,一众兄弟尽皆信服。没办法,以往都是正事儿不干的纨绔子弟,忽然之间房俊就像是开了窍,能耐一天比一天大,官职一天比一天高,将一众老兄弟远远的甩在身后。
不服不行……
几个人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响,程务挺推门走了进来,看着房俊欲言又止。
房俊摆摆手:“此处皆是某的生死兄弟,无分彼此,何事也毋须回避,有事便说罢。”
程务挺这才说道:“长孙澹……死了。”
房俊一脸平静:“做得好。”
程处弼和李思文顿时吃了一惊,诧异的看向房俊,和着你把长孙澹都给祸害那样了,还没打算放过他?
程务挺神情古怪,说道:“问题是……并不是卑职做的。”
房俊这才面露诧异。
(https://www.lewenvuxs.com/724/724817/116914548.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v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v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