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界”即“谓但有心识而无色质也”,也就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只能用心去感知而无法用眼睛去观察的东西的“集合”即“精神世界”、“能量场世界”或“微观世界”。说心里认为有,始从空处,终至“非非想处”,凡有四天。但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形质”,故名“无色界”,即“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四“天界”。
此外,即便是同属于释迦牟尼佛祖一手创办的“沙门释教”,经过数千年演变和传承发展后,各分支对所谓的“三界”也有不同同理解,比如就有不少教派认为是所谓的“三界”并非天、地、人,乃“断界”、“离界”、“灭界”三种“无为解脱”之对治道。
“断界”即“断除九结”或曰“九种烦恼”中,除“贪”以外其余八种烦恼,或曰“断除无明结”;所谓“离界”,即“佛修”们所认为的断离“贪”之烦恼,或断除“爱结”;“灭界”,即谓“断灭有漏善”及各种“有为”、“无覆、“无记””等烦恼。
针对除九种烦恼外之其余有漏法,佛经《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九(大二七·一四八中》中有云:“一切‘行断’,故名‘断界’;一切‘行离’,故名‘离界’;一切‘行灭’,故名‘灭界。’”佛经《顺正理论卷七十二》、《俱舍论卷二十五》带上都是这么说。
再说了,不同的佛门教派分支,对“三界”的相似划分,也各自稍显不同,比如“欲界”就被认为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阿修罗道”、“人间界”以及“六欲天”之总称,并认为此界中的众生皆贪于“食”、“色”、“眠”等诸**了。
“色界”即为“变碍”之义或“示现”之义,乃远离“欲界”之“淫”、“食”二欲,而仍具有“清、净、色、质”等“有情所居”之世界。此界在“欲界”之上,无有“欲染”,亦无“女形”,其众生皆“由化生”;其宫殿高大,系由“色”之化生,一切均殊妙精好。以其尚有“色质”,故称“色界”。此界依“禅定”之深浅粗妙而分四级,从初禅“梵天”,终至“阿迦腻吒天”,凡有十八天也。
“无色界”中唯有“受”、“想”、“行”、“识”四心,而无“物质”之“有情所住”之世界。此界无一物质之物,亦无身体、宫殿、国土,唯以心识住于深妙之禅定,故称“无色界”。此界在“色界”之上,共有四天,即“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故又称为“四无色”、“四空处”。
此“三界”之果报虽有优劣、苦乐等差别,但属“迷界”,系众生“生死轮回”之趣,故为“圣者所厌弃”。在佛经《法华经·譬喻品》(大九·一四下)有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又见佛经《化城喻品》(大九·二四下)有云:“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即劝三界诸有情莫以三界为安,当勤求解脱。此外,佛经《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三》、《俱舍论卷八》、《品类足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瑜伽师地论卷四》、《大智度论卷二十一、《华严经孔目章卷二》都有说。
听到这里,邹君大为兴奋,心想管你什么“阿婆门教”还是“阿泊门教”,只要将你们这些诸天、万界众生全部灭杀吞噬炼化,就能让自己的修为境界大增,若能借此快速进阶到“天道圣人”后期巅峰,那就有信心去潜入“命运长河”中搏一搏,接续灭魔了!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味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