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的生母“王才人”虽位尊于“李选侍”之上,但因“李选侍”受宠,使她备受“李选侍”凌辱而致死,临终前遗言给儿子朱由校:“我与西李有仇,负恨难伸”。这在朱由校心中埋下阴影,以至于处处防范西李。
光宗皇帝朱常洛即位后,朱由校与“李选侍”也一起迁住“乾清宫”。但一月后,光宗皇帝朱常洛就驾崩了,死于“红丸案”,并立朱由校为帝,是为“明熹宗”。然而,“李选侍”却还想继续侍奉名义上的养子熹宗。
当时,“郑贵妃”、“李选侍”、“魏忠贤”等人来往很是密切。那宦官“魏忠贤”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坚持要让“李选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宫”内,以方便实时监控年幼的新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但是,朝中大臣“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人为防其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殿哕鸾宫。
然而,“李选侍”却施展手段成功控制了乾清宫,并在太监“魏忠贤”等支持下,让“李选侍”和万历皇帝的“郑贵妃”结成了联盟,企图通过逼迫明熹宗朱由校册封“皇太后”。此举引起朝臣怀疑,认为她要垂帘听政。
当初,光宗皇帝驾崩后,杨涟、刘一燝等朝臣直奔“乾清宫”,要求“哭祭”光宗皇帝,请见皇长子朱由校,以商谈即位之事,但却受到“李选侍”的阻拦。但在大臣们力争下,李选侍方准朱由校与大臣们见面。
杨涟、刘一燝等见到朱由校即叩首呼“万岁”,并保护朱由校离开“乾清宫”,到“文华殿”去接受群臣的礼拜,并决定于九月六日举行“登基大典”。这确实让众朝臣们感受到了“未来”和“希望”,希望政局尽快稳定。
不过,为了朱由校的安全,诸位大臣暂时还得将他安排在太子的居中住着,并由太监王安负责保护。
“李选侍”和“郑贵妃”联合挟持朱由校的目的落空后,又提出凡是大臣们的章奏,都必须先交出来,由她们过目之后,才能再转交给朱由校,其实就是变相的“垂帘听政”。但是,朝臣们对此都强烈反对。
由于朝臣们要求“李选侍”必须移出乾清宫,迁居“哕鸾宫”,却遭“李选侍”拒绝。因此,“李选侍”又要求朱由校必须先封自己为“皇太后”,然后才能让朱由校即位称帝。不过,此举不合礼法,亦遭大臣们拒绝。
如此一来,朱由校在“御乾清宫”登基大典日期就迫近了。九月初五,“李选侍”尚未有移宫之意,并传闻还要继续延期移出“乾清宫”。于是,内阁诸大臣们集体站在乾清宫门外表示抗议,逼迫“李选侍”立刻移出。
加上朱由校的“东宫伴读”太监王安在“乾清宫”内使劲儿驱赶,让“李选侍”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到了“仁寿宫”内的“哕鸾宫”。九月六日,朱由校御奉天门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天启元年”。
李选侍“移宫”后没几天,“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于是,反对移宫的官员散发谣言“选侍投缳,其女投井。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指责新皇帝朱由校违背“孝悌”之道。
明熹宗朱由校则在杨涟等人的支持下批驳了这些谣传,曰:“朕令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遵皇考之意。尔诸臣可以仰体朕心矣。”
至此,“移宫”风波结束,让“李选侍”争当“皇太后”并把持朝政的企图终成化影。不久,群臣又以熹宗名义宣布削去“李选侍”的封号,对“郑贵妃”申辩也不予理睬。
此乃明朝末年和“挺击案”、“红丸案”齐名的三大案之一的“移宫案”,终究是朱由校在朝臣支持下获胜。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