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世唐代杨筠松的《撼龙经》中曾有言“寻龙分金看缠山,一重缠是一重关。关门若有千重锁,定有王侯居此间。”找矿和“盗墓”差不多,在缺乏各种先进探查仪器的古代,古人只能靠眼睛来辨别矿脉所在。
山水地形的好坏,跟铜矿没多少关系,古人寻找铜矿,并非看地形,而是看地上的是否生长某植物?
早在数千年前,善于总结经验的古人就发现一个诡异现象,铜矿富集的地方往往都会出现一种花瓣颜色多为蓝色或紫红色的奇特植物,且但凡此种植物生长密集的地方,其地下必定有富铜矿,此乃经验了。
最后,古人发现,这样的规律屡试不爽。是故,这种花草也被命名为“铜草花”。因此,古人寻找铜矿时,就会走遍漫山遍野,到处寻找这种花草,而一旦找到之后,便会尝试着在其下方土壤中开始挖坑了。
光是找到铜矿的大概位置还不行,还要探查铜矿具体地点,而古代机械不发达,全靠人工开采,如果选错矿井,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发生塌陷事故。这就要求古人必须不停地试错,并且总结出经验教训。
在后世科技发达的社会里,人们开采矿产资源时都会用测绘工具,在电脑上搭建3D模型,十分方便。
但古人没有先进的测绘仪器,而地下到底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故只能一点一点挖掘并摸索而已。
为了提高开采铜矿的效率,古人会先选多个不同的开挖点,然后向下挖一到两丈,如果还见不到铜矿石,便立马放弃这个坑洞。如果发现了铜矿石,便以此为基点,向四周扩展,完全靠人工开采铜矿冶金。
因为古代铜矿开采十分困难且产量也十分有限,所以在夏、商、周时期,每一件青铜器都是地位的象征,而没有地位的普通人根本没有资格和足够的财富铸造青铜器。当然了,当时铜很珍贵,被称为“金”。
除了开采铜矿,古人还总结出了许多矿产的知识,比如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管仲在自己所著的《管子·地数篇》中便有记载:“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相传,这是轩辕黄帝和大臣伯高的一段对话,说明早春秋时期,人们就很擅长找矿了。
凡人祖先的智慧让后人望尘莫及,即便后世凡间科技非常发达,但这并不代表后世凡人就毕古代凡人聪明太多,只不过全靠“科技”的力量而已。但是,“科技”毕竟是“外道”,无法纳入“修真体系”,不谈也罢。
当然了,黑袍跣足猛男和花袍佝偻老者使用“旁门左道”召唤出无数僵尸、“兵马”等鬼怪来找矿,采矿,冶金的效率远非后世依靠“科技”支撑起来的“冶金工业”能比,畢竟雙方的效率不在一個層次,故不必討論。
……………………………………
哈哈,多谢各位书友关注,收藏,推荐,订阅和评论本书!身为作者,我很高兴也很荣幸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部符合大众口的“都市异能”兼“修真玄幻”小说。常言道“人生苦短,笔尖修长。”是故,修真路漫漫,何处觅长生?烦恼无去处,且看书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与感悟!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道友们,打工辛苦,时间紧迫,创作不易,点赞收藏,顺便转发,欲知情节?下回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欢迎阅读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