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来西北平定了之后,要在西宁设立一个专门针对高原气候的训练大营,专门为在高原地区驻守作战的边军或者近卫提供合格的兵员。
同样的道理,北方的兵员,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大西南地区以及安南缅甸等地的气候,那么就需要在西南地区的某地,设立一个类似涿州这样的训练大营,为南方军队提供经过了适应性训练的兵员。
还有就是海军,要想让海军士卒训练有素,同样需要在海边或者海岛之上,设立一个新兵训练大营。
不过所有的这一切考虑,都要有一个性格坚韧的人来执行。
同时,不管是南方北方,高原或者海上,镇守或者作战,都需要军中士卒能够习劳忍苦,畏惧军法更甚于畏惧死亡。
做不到这一点,其他不管什么样的训练,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崇祯皇帝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对这位新任的后备军都督府左都督和盘托出,倒是让武兴伯王辅从心底里对眼前这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钦佩不已。
同时,对于后备军都督府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有了新的认识。
从近卫军第二镇都统制使的位置上,来到一个相当于是指挥管理乡兵民勇的后备军都督府任职,冲锋陷阵了几乎一辈子的王辅,心里不可能一点想法没有。
如今看崇祯皇帝对后备军都督府如此重视,设想得如此长远,再一想想,数年之后,天下之兵,九边也好,近卫也好,都将尽出自己之手,这个成就感一下子就油然而生了。
到了六月,设在京师城中的近卫军都督府、边卫军都督府、内卫军都督府以及后备军都督府,还有设在天津的海军都督府,都督和护军以上的人选,全部确定,就只等着所有人选到任之后,然后明旨昭告天下,正式入主接管原来的五军都督府了。
至于原来的南京五军都督府,崇祯皇帝接受英国公张惟贤的意见,暂时予以保留,以原来的管理南方沿海卫所的南京左军都督府,为南京行海军都督府,以原来南京前军都督府为南京行边卫军都督府,以原来南京中军都督府为南京行近卫军都督府,以原来南京右军都督府为南京行内卫军都督府,以原来南京后军都督府为南京行后备军都督府。
实际上,这就等于是将原来的南京五军都督府之前加个行字而已,表示它们是京师五军都督府在南京的代行指挥机构。
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不过是如同京师的五军都督府一样,每个都督府都多了护军与参军之设罢了。
尽管如此,崇祯皇帝担心这样的调整可能某些世家勋贵的利益,为了避免出什么乱子,还是让南京镇守勋臣魏国公徐弘基担任了南京行五军都督府的权行大都督,令南京兵部尚书武之望出任南京行五军都督府的权行上护军,同时让南京镇守太监王之心担任了南京行五军都督府的监军内臣。
好在一两年前,崇祯皇帝曾经痛下决心,将南京勋贵之中掌权的一些害群之马,已经清除掉了一批。
如今坐在南京五军都督府与南京京营高位之上的勋贵,比如怀远侯常延龄、博平侯郭振明、诚意伯刘孔昭和南宁伯毛孟龙这些人,都是当时杀了前一批勋贵之后,由崇祯皇帝亲自扶起来换上去的。
而这些原本边缘化的人物,与南京五军都督府二百多年来形成的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牵连不大,涉足也不深。
当时整顿南北两京的世家勋贵,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为重组五军都督府预作准备。
到了这个时候,当时痛下杀手预作的那些准备,终于派上了用场。
说起来,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也是忍耐了很久。
在当年整肃了南北两京的当权勋贵之后,他就想要改革大明朝的军事指挥制度,但是终究没有敢于去做。
直到如今近卫军第一镇、第二镇真正成军,直到如今打退了建虏的大举入侵,直到提拔重用一批新晋勋贵,取代了被清除的那些老勋贵,树立起自己在朝中和军中的权威,他才终于敢将这件事情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