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本人对卫所军备废弛非常不满这一点,在座的几个朝廷重臣也都心知肚明。
若非如此,崇祯皇帝之前就不会收拾世代把持着南北两京五军都督府的旧勋贵们了。
而且若不是对现在的卫所制度败坏的情况极端不满意,崇祯皇帝之前也不会在北直隶地区推行卫所改制,化军户为民籍,改卫所为州县了。
对此,一直力推朝廷编练新军的徐光启,以及亲自参与主持了北直隶边内卫所改制的孙承宗、南居益,都很清楚。
只是这一次大战过后,崇祯皇帝钦命在热河、宣府、大同、河中等新辟边外之地,重设都指挥使司的做法,又让几个人看不明白了。
此时,这几人见皇帝在接见孙承宗的这个场合,别的啥也不说,上来就又提出了这个卫所的问题,方知道皇帝的心思一以贯之,没有改变。
不过,这几人都是在大明朝的官场上浮浮沉沉多年的人物,而且与眼前这个崇祯皇帝也都打过很长时间的交道,知道眼前这个皇帝从来都是谋定而后动,从不打无把握之仗,因此,在崇祯皇帝说出自己的真实打算之前,他们都不准备发言,万一站错了队呢?
所以,崇祯皇帝说完话,只见几个大臣眼观鼻鼻观心端坐在特赐给朝廷重臣的锦凳上沉思不语。
冷场了一会儿,不见有人说话,崇祯皇帝遂接着说道:“自来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兵制革新,牵一发而动全身,至于孰优孰劣,朕心中尚无定见。卿等皆老成谋国之人,朕今日提出此事,正欲卿等一同思之!”
崇祯皇帝说了这话,这几个人对皇帝的说法虽然将信将疑,但却不能再无动于衷下去了。
这个场合,本来是崇祯皇帝为召见孙承宗而来的,见众人不说话,于是孙承宗当先说道:
“陛下即位以来,朝廷锐意重武,先练新军,再定九边饷额,尔后裁汰冗员,迁改卫所,如此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方收今日陛下亲征御敌得胜之成效!
“以臣之见,国朝兵制前后因袭维持且近三百年,其弊病丛生诚如圣上所言!知其弊病而改之,诚然臣等之责也!然则,今日外患未除,内忧更有甚于兵制者!兵制革新之事,实急不得!”
孙承宗曾经经营宁锦防线多年,当然知道各地卫所已坏。
而且早在嘉靖年间,在沿海各地的抗倭战争之中,卫所制度就已经崩坏腐朽不可用了。
要不然,戚继光、俞大猷这些抗倭名将也不会弃卫所兵而不用,专门招募训练一支营兵了,戚家军和俞家军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包括他本人在驻守辽东期间,也从辽东、登莱汉民之中募集,选练了不少营兵。
因为当时东北关外的那些卫所,早已经名存实亡了,世兵制根本推行不下去了。
如果不搞募兵制,连打仗的兵都凑不齐,还谈什么消灭建虏收复辽东?
因此,孙承宗心里很清楚,世袭将近三百年的卫所制度,不改革怕是不行了。
只不过,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要讲究先后主次。
在他看来,现在大明朝的内外局面刚刚有点起色,当今圣上只要不瞎折腾,保持住目前这个国力恢复的势头,以稳为主,那么大明朝的复兴还是很有希望的。
孙承宗说了话,其他人就好办一点了,内阁首辅李国镨顺着他的话头说道:
“陛下!国朝南北五军都督府,所辖天下都司卫所以千数,牵涉军户人口数以百万计!
“陛下若一举而改之,臣恐西北木速蛮之乱未靖,而天下都司卫所之乱且起矣!陛下慎之!”
内阁首辅李国鐠说完,阁臣徐光启也说道:“陛下心中之忧,臣等皆知之!然则首辅大人所言,实是居上为政之至理!
“以臣之见,与其骤然而改之,不如徐徐而图之!由上而及下,由内而及外,由近而及远!逐次推开,循序渐进,如此不出数年,即可竟其全功!臣请陛下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