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李倧已经知道了大明皇帝的要求,也认真看过了尹暄等人带回来的两国条约,所以此时此刻的他心情是极为复杂难言的。
在对待大明朝的问题上,他是既有感恩,又有恐惧,同时又有愤恨。
感恩的原因不用多说,因为李氏朝鲜如今还能够传承下来,全靠万历皇帝派出军队与日本人作战,将日本人赶出朝鲜。
这一点,此时的朝鲜,从宗室勋旧到士林百官,也就是说上上下下都是认同的。
这也是这个时代朝鲜之所以如此亲近大明,而反对建虏的一个重要原因。
恐惧的原因,也很简单。大明太大,而朝鲜太小。
虽然万历皇帝末年以来,大明朝江河日下,在与建虏后金国的战争中损兵折将,一败再败,丢失的国土都快赶上朝鲜的大小了,但是相对于虚弱的朝鲜来说,大明仍然随时都有吞并朝鲜的能力。
至于愤恨,则是因为他得位不正,一直受到明朝皇帝和官员的冷遇。
李倧是靠政变上台的,他的父亲定远君李琈是之前的朝鲜国王李珲的弟弟。
按照常理,李倧是不可能继承王位的,他的父亲李琈当然也没有机会。
但是话虽然这样说,可挡不住当时的朝鲜国王李珲自己作孽,非要自己作死。
李珲与李倧的父亲李琈,都是朝鲜宣祖大王的庶子,都没有继承王位的机会,不过万历二十年日本人发起的对朝鲜的侵略,使得这一切成了可能。
当时朝鲜宣祖大王李昖没有嫡子,只有一堆庶出的儿子,在这堆庶出的儿子之中,老大被明朝册封为世子,但却在倭寇入侵的时候被俘虏,几年后又被放回。
李珲排行老二,却在朝鲜的宣祖大王李昖逃离汉城的时候,被授权留守汉城,召集军队与倭寇作战。
作为庶子之中排行老二的李珲,也因此得以掌握了朝鲜的兵权。
等到数年之后,日本人被大明军队从朝鲜半岛上赶走,李昖又回到汉城。
这个时候,他觉得李珲在关键时刻留守汉城,立下了功劳,而此前立下的世子又被日本人俘虏过,不适宜再当世子,所以就上奏大明朝廷,要求改立李珲为世子。
结果,这个奏请被大明朝廷断然拒绝。
因为当时的大明朝堂之上,万历皇帝和朝臣们正在为策立太子的事情争斗不休。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是当时大明朝堂之上的基本共识。
当时大明这一边万历皇帝的皇后没有生出儿子,朱常洛占着长子的名分。
而当时的朝鲜国王李昖也没有嫡子,其庶长子已经被大明朝堂明旨册封为朝鲜国的世子了。
朝鲜要是可以改,那么大明这边是不是也可以改?
所以大明朝的朝廷官员们对朝鲜的请求根本不予考虑。
结果,这个光海君李珲就没有顺利当上朝鲜世子,同时也就对大明充满了愤恨。
对大明充满愤恨的光海君李珲,一时之间拿大明没有办法,但是他手里有军权,所以对付他的哥哥和弟弟们就有的是招数了。
万历三十六年,朝鲜国王李昖的大妃,以四十多岁的“高龄”,出人意料地给他生出了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虽然出生不久,在其诸子之中最为年幼,但却是名正言顺的嫡子。
这一下子,朝鲜的小朝廷顿时就乱成了一锅粥,很快就围绕着立嫡还是立长的问题,分裂成了好几个派别。
与此同时,有了嫡子的李昖对于李珲的支持,也出现了摇摆,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个时候,已经被封为光海君的李珲觉得再也不能等待下去了。
于是,万历三十六年的冬天,朝鲜汉城的景云宫中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诡异之事。
先是朝鲜国王李昖突然暴病身亡,此时已经大权在握的李珲,一边自封权署朝鲜国事,一边向大明朝廷报丧。
然后,还没有等到大明这边弄明白怎么回事,朝鲜国王李昖的长子和嫡子,相继在景云宫中暴病身亡。
这一下,李昖的长子和嫡子都没了,作为次子的光海君李珲于是被拥戴成了朝鲜国王。
不过他这个朝鲜国王来路不正,没有得到大明朝廷的册封和认可,因此在他即位后的前十年,一直都是以权署朝鲜国事的名义统治朝鲜。
所以他对大明朝廷的愤恨,又压抑和积攒了整整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