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些,朱大明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朕只要九边军卒的实数,至于缺编缺员的问题,朕不予追究,过去冒领占役的,朕也不予追究,已经逃散的,若是愿意回归,朕也可以一律赦免。总之,天启四年以来,九边所欠的饷银,一律按照现在实有的人数补发。京营也是如此,账面上经制兵员数当不得真了,也要参照九边的办法,先核实人数,按实有人数补发。若是仍有人胆敢冒领,则以欺君之罪杀无赦。”
朱大明说完,看了看张惟贤,然后继续说道:“英国公回去之后,三日之内,照朕刚才所说的意思,拿出一个条陈,报与军机处,朕同意后,由五军都督府先行发往京营和九边,由其向大都督府如实奏报现在实有军卒人数,大都督府核实无误后报军机处知晓。”说完看着张惟贤。
张惟贤则躬身行礼说道:“陛下,若是京营及九边所报人数与实有人数不符,臣该如何核实?又该如何奏报?”
朱大明先是微微一笑,然后敛容说道:“英国公世代将门,对军中情弊想来也是一清二楚。若是京营和九边,在大都督府的清查核算中,胆敢继续虚报冒领,不管是谁,也不管官职大小、爵位高低,皆以欺君之罪杀之。
“若是如此仍不足以震慑军中败类,没关系,朕不会善罢甘休,九边及京营上报实有人数之后,若是军机处认为仍有虚报冒领情况,朕会委派都察院和户部派员京营和九边一一点验,卫所有出入则罪其卫所官,若边镇有出入则罪其总兵官,若边臣居中有罪,则杀边臣。朕的这些话,英国公也可以写进折子里,发到京营和九边,朕也想看看,谁来当这个出头鸟。”
看着张惟贤再无言语,朱大明又对孙承宗说道:“九边饷银的折子,卿可以军机处的名义,先回复张晓和毕自肃,就对他们说,朝廷近日内即将核查九边军卒口数,年底之前必能一并补发。此旨意今日即可发给京营及九边各镇。”
对于京营和九边的饷银,若是按照账面上的人数发放,朱大明确实是发不起。京师三大营,在册人数号称三十万,但是实际上可能连十万都没有,能拉出来上阵打仗的,估计凑够两万都够呛。而九边各镇在册人数更是接近百万,然而实际上,能有三分之一就已经很不错了。可见账面上的人数,与实有的人数之间差距有多大。
若是都按照募兵算,人均十两银子,那就是一千三百万与四百万的差距。若是四百万的话,朱大明捏着鼻子也就认了。毕竟,四百万两银子,他还是能够拿得出来的。若是补发饷银能够换来边军士卒的忠诚,那么这点银子也是值得的,怕就怕银子拿出去了,最后也落不到底层军卒的手里,打起仗来该逃亡的还是逃亡,该投降的还是投降,如果还是这样,那么这些银子就花的太冤枉了,反倒不如拿来给孙承宗,用来招募流民、实行屯田、选练新军了。
朱大明的担心并不是没有理由。历史上,崇祯帝也曾严重怀疑自己拿出的银子最后能否到达底层士卒的手上,一次他拿出十万两银子补发辽东镇的军饷,事后派人跟踪问责,结果发现,从内库拨付的十万两银子,最后连一分一毫也没有发到士卒手上,从户部到兵部,再到上海关的兵部分司,然后再到辽东镇将官手上,这十万两银子就蒸发不见了。
经过层层克扣、层层截留,不管朝廷发下来多少,到最后士卒依旧拿不到应有的军饷,这样的军队怎么会忠诚,遇到强敌怎么会死战?这样的问题,当然不能在朱大明的眼皮子底下再发生,否则即便是他了解历史的走向,面对流贼和建虏,他也一样会无能为力,一样要面临历史上崇祯皇帝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