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记者很意外,在他想来主导改制的区领导肯定大力抨击国企严重滞后的落后状况,竭力推动更多国企加入改制行列,怎会反过来帮着说话呢?
赶紧道:“国企承担改革成本,好像……好像没这样的说法吧?老百姓都知道这些年国企吃香的喝辣的,进了国企等于捧到金饭碗。”
蓝京翻了翻笔记:“我有一组公开数据,1995年国企在医疗、福利、子弟学校等13项基本支出达1260亿元;占工资总额4%的职工养老、失业保险费就影响企业利润近500亿元,所有项目相加总额达六、七千亿元。非国有企业却可以充分享受国企创造的有利条件,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这么说,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包含着国企作出的重大贡献。”
“这这这……这组数据我回去核实一下。”台记者道。
蓝京续道:“所以站在宏观框架通盘筹划,让国企作出牺牲是必要的,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整个社会生产力,但对国企来说属于另一种形式的不平等竞争,双方不在一个起跑线嘛,因此并不符合市场经济本质要求。作为地方正府,在抓紧加快亏损国企改制的同时,应该理直气壮地保护好存量国企,特别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特殊使命的国企,不惜投入,坚决捍卫!从长远看,改革最终目的都是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国有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而不是让国企在不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无限缩小范围和比重。”
“蓝副区长是这么看啊……”
台记者意兴阑跚都不高兴继续提问,临走时满脸失望地说,“今天专访有点走题,感觉文章写出来通过审查的概率不大,蓝副区长多多谅解。”
蓝京暗想我要是迎合你引导的方向说肯定过审,但那不是我蓝京的想法,是你台记者的想法啊,微笑道:
“我的想法不一定对,有机会再跟台记者深入探讨。”
没想到台记者还是不甘心,私底下又跑了东阁、区五建、成功电子等改制企业旁敲侧击,话里话外无非诱导他们亲口承认:
一是国企机制僵化、管理松懈,必须通过国.退民.进方式混营最好私营化,全方位拥抱市场经济;
二是国企只需保留在经济命脉、特殊或重大领域的存在,其它领域都可以向社会资金开放,比如石油、化工、能源、纺织等产业。
邹昊丞、向德勤等经不住台记者的话术,都顺着他的意思进行了一番阐述,事后台记者把改制企业老总访谈当作重点占据了大部分篇幅,蓝京讲的那些放到末尾轻描淡写写成“也有区领导觉得……”
主导改制的工业副区长的谈话变成衬托红花的绿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