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纽卡斯尔公爵夫人好时髦啊!说这是一本现代人在亚马逊上写的连载故事,我都不奇怪。”
顾为经感叹。
“侦探猫女士,嗯,我明白你的心情。看的多你就懂了,这种事情很常见。”
树懒先生笑笑,并不对顾为经的大惊小怪感到讶异。
她说自己当年上文学鉴赏课的时候,就有过和他相似的感受。
树懒先生很早就发现了这件事。
《炽热的世界》不是个例。
不少古老的剧情情节都并不陈腐,非常贴合现代人的阅读口味。
曾经风行一时的歌特、骑士与当代好莱坞工业的编剧套路高度近似。吸血鬼文学的鼻祖《德古拉》是一本用“旅行日志”拼接而成的伪新闻式的时髦。
爱伦坡和史蒂芬·金的不少故事,读起来更是有相似的氛围感。
就阅读喜欢偏好而言,四百年前和四百年后的社会,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现代文学领域一直有一种说法。
世界各国的几个世纪的发展以来,从希腊神话,源氏物语,红楼梦到莎士比亚、雨果,再到俄国文学的黄金年代。
自不朽的列夫托尔斯泰和伟大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为止。
世界上的就已经被全部写完了。
这肯定不是指的没有新故事诞生,而说的是所有驱动剧情主人公行动的**,有张力的情节设计模版,都已经被前面的大师探索用完了。
现代的家每一种自认为新颖的创意,都只是在用类似的剧情结构,套上不同的故事外衣而已。
因此现代严肃文艺领域想要玩出新的东西,在剧情已经被锁死的情况下,只能在叙述结构上下手。
复调式写作、现状结构、网状结构、象征结构……过去大半个世纪的大作家们纷纷在文体结构上创新。
文艺不分家。
艺术领域也同样拥有相似的困扰。
古典艺术重技法,现代艺术重形式,先锋艺术重概念的直接原因,就在于有部分观点认为,技法方面19世纪及以前的古典画家们都已经玩的登峰到极。
到达了绘画水平的天画板。
所以到了现代社会,不少艺术家们只得从绘画形式和美术概念两方面下手,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我对这个观点持有保留意见。高妙的创作形式当然是一种杰出的创新,但复杂的表达手法,也同样使得严肃和先锋艺术离普通人的生活渐行渐远。”
“艺术的演变未必能够承受脱离普通人的日程生活这样的代价。那会造成创作者生命力的枯竭。”
树懒先生评价道,“话又说回来,侦探猫女士。这本《炽热的世界》从思想深度和文学成就上远不如《小王子》,但考虑到当时的男人为主的社会环境,一位妇女能够写出这样的还是可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