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情报局在1985年的估计,苏联因阿富汗战争每年耗费30至40亿美元,为了支持波兰**政权对付团结工会支出10至20亿美元。
由西伯利亚至西欧的输气管道因美国的反对和技术禁运而损失外汇收入150至200亿美元。
西方科技禁运和假技术情报对苏联工业的负面影响,每年大概在数十亿美元左右。使苏联陷入财政困难的还包括了应对美国的星战计划而投入军备竞赛的负担。
与这些耗费或损失相比,苏联由输出石油而得的收入对其外汇储备有决定性影响。
自70年代开始,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加上西伯利亚新油田投入生产,苏联的石油出口量增加了22%,二者的共同效应使其石油收入上升270%。
自1973至1985年,以石油为主的能源输出为苏联赚取大量外汇,占其对外贸易的80%。根据中情局的分析,石油价格每增减1美元,苏联的经常收支账户便相应增减10亿美元,因此石油价格成为苏联经济健康的关键因素。
而且,油价不仅仅直接影响苏联外汇收入,对苏联军火贸易收入也有间接影响,因为很多石油输出国家也恰好是苏联军火的大顾客,这些新兴石油富国往往在油价上升时大手笔购买苏联军火,在油价下跌时则延期付款甚至于取消订单。
70年代苏联从石油赚取的意外财富只是把它的基本经济问题暂时掩盖,使其可以依葫芦画瓢走老路,不用考虑制度改革、开放经济。
事实上苏联工业到了70年代已经疲态毕露,50年代的高速增长早已成为历史。从统计数据可以清楚看出苏联工业自50年代后每况愈下的趋势。
70年代对于苏联来说是最后的转型时机,西方国家被中东挑起的石油危机所拖累,油价暴涨,导致剧烈通胀,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纵使前几任总统有其心,也无力出击苏联。
然而,双方对待问题的思路差异,影响了各自经济发展的轨迹,决定了80年代两国对垒时苏联的崩盘。
由于石油出口赚得盆满钵满,苏联的军备力量在70年代大为提升,甚至有凌驾美国之上的气势,还有充足的外汇购买足够谷物饲养牲畜,确保肉类供应,采购西方技术用来改进汽车、纺织、化纤等民生产品,甚至有余力补助东欧附庸国的能源消费以及应付阿富汗战争。
这一切都使许多苏联人情不自禁地怀念当年勃列日涅夫治下的好日子。
为了应对里根的星战计划,苏联咬紧牙研制暴风雪号(Bu
a
)航天飞机,凝聚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在美苏进行航天争霸的最高 潮时期,甚至出现了苏联征服火星的宣传海报。
然而在这些表面风光的背后,却种下了日后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