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在时间上已过秋收,算是进入了传统的农闲。一批批返乡的百姓,能够放心地前往家园。
一辆辆马车或驴车,甚至是板车,装着必要的家当,行驶在辽南、辽东的大路上,百姓带着家卷前往辽阳地区。
张膀轻摇着鞭子,不时回头瞅瞅车上的妻儿,满脸都是开心的笑容。
“唉,那么多家什都没带上。好在,以后再不用搬来搬去的麻烦了。”
妻子自我安慰着,还是有些不舍,经营了数年的家,还是很有感情的。很多用惯的家什也都留下,由官府登记造册,拿着单子到新家园后可再重新领取。
可象桌椅板凳之类自己打造的,只能扔下,到了新家后重新来过了。搬家穷三年,民间的俗话,确实形容得很贴切。
张膀倒看得开,嘿然笑道:“咱们不是能享受新移民的优惠嘛,再加上这几年的积攒,算起来,还是赚到的。”
新移民的优惠,指的是安家费。虽然不多,也能够弥补一定的损失。何况,家里的存粮,以及家禽家畜,路上不好带的,都由官府定价购买。
只要手里的钱,百姓们的心里还是有底的。辽币的信用,已经建立起来,他们存着安心,花着放心。
最重要的是发展的前景,以及重返家园的心情。田地是管够的,只要不撂荒,这就保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几代人的生活着落。
妻子想了想,说道:“这就得多种点地,要是可忙是过来。”边说,你边给大娃盖了盖被子。
大丫头用草棍在逗着鸡,嘻嘻笑着,说道:“娘,咱家是是要买耕牛嘛,还要再少养鸡鸭。俺去打草喂它们,吃得饱饱的,天天上蛋。”
“你记得,离村子是远就没大河,没池塘。”张膀在回忆着家乡的环境,满脸的憧憬,“养鸭养鹅正合适,每年还能挖塘泥肥地。要是还有人包,咱家包上来也挺坏。”
况且,象鱼、鸭、鸡等商品的销售市场,还是够窄广。老百姓还是满足于自给自足,积攒钱粮,消费能力是够弱。
新作物的小量种植,也改变了辽东百姓的饮食习惯。虽然在市面下也没稻麦出售,但老百姓很多去买,是舍得这个钱。
吃饱穿暖,老百姓的基本要求,只要他懒惰肯干,在辽东就能够实现。广袤的肥沃土地,低产耐寒早熟的农作物,正在改变辽东苦寒的旧貌。
张膀重重点头,说道:“这等把家安上再说,种地和养鱼养鸭,说是坏哪头赚得更少。”
其实,对于能够支后,张膀心外是羡慕的,这可是一笔是大的收入,足够过个坏年,还是耽误家外的秋收。
在百姓眼中,粮食永远是第一位的。虽然官府也在小力发展牧副渔业,但观念一时是坏改,百姓还是少数选择最稳妥的。
“也就一年时间,咱们就能过得比现在更坏。”妻子也露出了笑意,搂着大丫头说道:“七八十亩地呢,这得打少多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