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张大人。”朱慈焕只是略拱了拱手。虽然懦弱,但他倒还有些皇家的自尊,从始至终也不曾大礼参拜。
没有大张旗鼓,既不让烈皇蒙羞,又不令别有用心之人有所利用。张煌言觉得这般处置也算比较圆满了。瞧朱慈焕的这副模样,也确实没有什么野心。安贫如素,倒也给别人,给自己少了很多麻烦。
张煌言处理完这件事情,便去见了鲁王,把结果告诉了他。
“天子弃国,顿失中外之望;岷藩出缅,殚精竭虑,亲临战阵。虽是远系宗室,但到了如今这般形势。号召力却不是血脉的远近能够影响的了。”鲁王朱以海感慨道:“这是岷藩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功绩,却不是平白而得。当日岷藩在下龙与孤王会面时,曾问过:‘是抗清大业重要,还是遵循祖法重要?是光复汉家江山,拯救万千子民重要,还是个人的利益重要?’”
“岷殿下也问过下官:‘是驱除鞑虏,救万千子民于残暴统治。光复汉家江山重要,还是君君臣臣的纲常重要?’”张煌言慨叹着苦笑。这对于他这个信奉儒家思想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解的问题。
“君君臣臣?嘿嘿,永历弃国,已失中外之望,托庇外夷,只为苟全。何堪为君?”鲁王朱以海冷笑道:“孤记得他在罪己诏中有‘惟苍天不早生圣人为中华主,使黎庶得谬推小子作亿兆君’之语。现在算不算应验了呢?”
张煌言沉吟不语,不言君过,鲁王可以瞧不起永历,他却只能在心里这样想。
鲁王朱以海靠在椅中停顿了片刻。忽然又开口问道:“苍水,汝看今之形势与当年英宗时如何?”
张煌言一愣,立时明白过来,顿时陷入了沉思。
明太祖驱逐鞑虏,定鼎中原。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驱逐的,防备的,无外乎漠北的蒙古。蒙古逃回漠北,一分为二:瓦剌和鞑靼。瓦剌和鞑靼之间,互相争雄。到了正统年间,瓦剌逐步强大起来,并且时不时南下侵扰明朝疆域。
英宗朱祁镇时年二十来岁,祖母和一干老臣都已经离世,正是自己一展拳脚的大好时机,看到北方鞑子如此放肆,颇为恼恨。太监王振借此鼓动皇帝,建议他御驾亲征。英宗想效仿他的父亲——明宣宗曾在杨荣的建议下,御驾亲征,打败汉王;二来为了证明自己,何况大明朝国势鼎盛,区区蛮夷,怕他不成?
于是,少年天子兼热血青年,英宗朱祁镇带着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在土木堡被瓦刺俘虏。俘虏了皇帝,瓦剌觉得明朝的皇帝奇货可居,可以借皇帝的名义招摇撞骗,索要好处了。
可惜明朝不同意。以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于是,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皇上的名义,也不用搭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