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最容易拿的钱,就是资本的钱。
有时候可能只凭一个idea,都能忽悠个大几百万美金,花起来一点不心疼。
可成本最高的钱,也是资本的钱。
如果你的项目真的很有前景,用资本的钱,那成本有时候比高利贷还狠。
高利贷要得不过是些利息,可资本要得是你的股份。
陆泽前世就听东哥说过,如果有可能,他最不想要的就是从资本那拿钱。
但凡银行肯贷款给他,投资机构的钱他一分都不想要。
创业之初,就被号称华夏女版巴菲特的风投女王,今日资本的徐富婆逼过一次狠的。
明明东哥就想融200万美金,硬生生给塞了1000万美金。
东哥迫于无奈还签了对赌协议,好在后来京东发展迅猛,完成了对赌协议的约束条款,没有造成更大的牺牲。
第二次,东哥则是被高瓴张又逼了一回,想融5000万美金,又给塞了3個亿。
要知道每多拿一分钱,就要多付出一部分股权。
作为创始人来说,如果不是逼得没办法,这种烫手的钱肯定不想要。
最惨的当属老罗,拿个融资把自己整个身家都贴了进去,还倒欠6个亿。要不是后来踩中了直播风口,这6个亿的外债估计能压得他一辈子都很难翻身。
所以资本的钱,有时候就是催命符。
很多企业本可以慢慢经营、稳步发展,可就因为拿了资本的钱后有了压力,进而盲目扩张,硬生生把自己撑死了。
因此,每一个创业者都面临着一个很矛盾的问题。
一方面希望资本能多投自己点钱,一方面又希望资本善良一些。
但资本逐利,毫无感情可言。
所以创业者在融资的时候,就会很纠结于估值,纠结于出让的股份比例。
因为在这方面争取的更多,就意味着创业者有了更多闪转腾挪的空间。毕竟只融资一轮是不够的,接下来一轮一轮融资,创业者的股份会被一轮一轮稀释。
稀释到后面,话语权都丧失殆尽。
前世的携程四君子,到后面沈南鹏、季奇退出,梁建樟也不过只剩2%左右的股份,而范勄更加不堪,才1.9%。
他们四人,和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一比,就像是白给资本打工的。
不过话说回来,携程四君子在公司上市之后确实也套现了不少。
现如今,沈南鹏、梁建樟、季奇、范勄四人肯定想不到那么长远的事情。
现在他们面临的问题就是,陆泽的报价要不要接受的问题。
如果他们能预知未来,说不定就咬咬牙,自己砸锅卖铁自筹资金了。
可惜他们不是陆泽,没这个本事。
携程网接下来真想发展壮大,可不是一点点钱的问题,大几百万也仅够起步,未来说不定要花几千万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