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施佩尔面露难色,有些技术是真不能转让。
但考虑到各个战线对武器的需求,最终只能点头答应。
随即双方代表开始就资源的种类、数量、价格以及运输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争议和妥协,会议室里的气氛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谈判进行得十分艰难。
德国方面希望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大量的资源,而日本则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技术和装备。
双方在价格和数量上僵持不下,谈判一度陷入了僵局。
“你们的要求过高了,我们无法满足你们的所有要求。”施佩尔皱着眉头说道。
“不行,你们的出价太低了,我们的资源也是来之不易的,不能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出售。”大岛浩毫不退让。
为了打破僵局,双方代表开始寻求妥协的方案。
他们提出了一些折中的建议,如分期支付、资源交换等方式。
经过几天几夜的艰苦谈判,双方终于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德国同意向日本提供部分先进的武器技术和军事战略,作为回报,日本将在一定时间内分批向德国提供一定数量的橡胶以及钨矿等其他战略物资。
然而,这个协议的执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运输这一块。
要知道苏伊士运河是被盟军掌握的。
而且印度洋这一块的海域上也是大量的盟军战舰。
地中海敌我双方的战舰正在对峙。
如果想要护航,只能抽调一部分战舰配合隆美尔拿下苏伊士运河。
否则面对运输航线被盟军严密封锁,任何一艘试图穿越封锁线的船只都面临着被击沉的危险。
双方开始共同策划如何突破盟军的封锁。
他们考虑了多种方案,包括使用潜艇运输、伪装船队、开辟新的航线等。
同时,双方也加强了情报工作,试图获取盟军封锁线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尽管双方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运输资源的过程依然充满了危机。
一艘艘装载着资源的船只在大海上艰难前行,时刻要面临盟军的战舰。
虽然他们也伪装成中立国的商船,但很快就被发现了。
结果下场自然就是被击沉。
为此,德军决定从地中海抽调一部分潜艇,保护这些商船。
但盟军也不是傻子,自然派出更加强大的舰队进行拦截、
一时间双方在印度洋上打的无比激烈。
与此同时,在东京的日军大本营,也在为战争的局势而忧虑。
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反攻越来越猛烈,日本的军队节节败退。
资源的消耗同样巨大,石油、钢铁等战略物资的储备也在逐渐减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