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燕王却只有这一个儿子。
王法在燕王父子眼里,你说形同虚设也好,说是他们特权太盛也好,总之,你也只有仰望。
萧淮支着下巴望着前方,任凭各种各样的言论传进耳里。
“贺兰大人。”
身边有侍官躬身让出了路。
贺兰谆到了左首的椅子坐下,侍官便上了茶。
紧接着便就有衙役过来禀道:“时辰将至,刑部兵部也到了菜市口。请世子爷示下。”
萧淮端了自己的茶在手,头也未抬,翘了翘食指,苏言便发话:“人到齐了,便预备行刑!”
萧淮顺眼往刑台下望去,只见沈羲与裴姨娘正由侍卫引着走向监审台后方。
燕王府的世子以及重臣在此,沈羲自知是不能不应付周旋了。
她与裴姨娘跟随侍卫上前,到得监刑台后方的墙角坐下。
远处很快传来传令官宣读刑令的声音,看不到如何样。
沈羲对贺兰谆的安排略存了一丝感激。
她不惯看这些场面,看不得与自己不相干的人血溅当场。当年与徐靖偷来刑场,也并没有看到那一幕。
如果是伤害到她的人她能逮着机会毫不犹豫地动手,但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你都不知道他罪在哪里,突然间怎么忍看?
但她又是烦恼的,因为回头还要随着他们去中军衙门。
萧淮……那络腮胡叫的,是他的名字吗?
裴姨娘说燕王叫萧放,那这萧淮定然唤的是他的儿子没错了。
她之前见到的这位能令到百姓都得跪地山呼的燕王世子,与她所看到的他实在太不一样!
之前的他是随意的,随兴的,完全不在乎世俗的。
而眼下监审台上高高在上的他,冷凝,高不可攀,威慑四方。
况且这与他露面之前她对燕王世子的设想也不同。
她以为一个藩王府,再怎么势大也大不过她所认识的那些,但她明显想错了,大周的这个燕王府,看起来竟像是他们真正的执政王!
她忽然想起曾经从珍珠她们平日闲言碎语里听到的信息。
大周先皇李锭原是大同府的副都督,十六七年前突然联合起西南,东南,各地拓跋军官在原地起兵。
如今的太后郑氏当年乃是李锭身边的侍妾,因为某些原因一直随军在侧,所以地位殊然。
定国后李锭的原配陈氏被册立为皇后,当时宫里后妃说多不多,高高低低也有十数人。
但最为受宠的仍然是被册封贵妃的这位郑氏。
而郑贵妃因为智勇双全,在攻打进京的路氏帮助李锭定下过许多决策,加上又甚会收服人心,因此,即便是定国后她也时常在勤政殿替李锭分忧。
但显然后宫里不会有人乐意见到郑氏专宠。
尤其陈皇后的地位也愈显尴尬。
于是经历过一番不为外人所知的宫斗后,陈皇后于建康五年薨了,留下的太子也在次年被废。
随后几年后宫皇子但凡比郑太后所生皇子年长的多数无故死去,直到建康八年,郑氏的儿子李煦被立为太子,郑贵妃也被加封为皇贵妃,这场宫争才算落幕。
如今李锭存世的皇子只存下三个,当中一个便是如今龙位上的昭庆帝。
还有两个倒是皆封了亲王,只是一个去了云南,一个去了广西。
太妃们有子的从子,无子的皆退去西宫养老。
说起来,留在京师的反倒只有燕王这个异姓藩王。
在如今宫里只有郑太后孤儿寡母的局势下,燕王府的存在于大周来说意味着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