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权这种事,本来就是快准狠,一旦僵局,那么大家就都得各退一步了,率先发动的那边往往都是以小博大,或者不占据道义优势,所以才要武装夺权,因此一旦退让,想要重整旗鼓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因此杜英必须要在天亮之前给出一个方案。
既然要做这禅让的一整套,杜英自然也不期望太后或者小皇帝之后闹出来什么幺蛾子,平添不快。
所以很显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现在以雷霆之势直接把禁军这一皇室最后可以依仗的爪牙全部都铲除了,那皇室对自己也彻底没有多少威胁,所以杜英还是愿意在最后一段时间里和睦相处的。
杜英显然也不知道实际情况如何,但是这去肯定是要去主持的:
“不管怎么说,有人惊扰宫中,我等不可坐视不管。”
说罢,他起身,正想要向外走,但是又想起了什么,扭头:
“深夜入宫,难免惹来非议,但是事发突然,又不能不为之。
不若就劳烦尚书和右军随本王走这一遭?”
谢安和王羲之无奈而笑,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看出来杜英这是要去逼宫,既要解决了禁军中的死硬派,又要堵住太后和皇帝的嘴,不允许他们就此事问罪或者借题发挥。
而若是杜英自己前去,在世人们眼中自然是摄政王威逼、擅杀禁军、欺压孤儿寡母。
但若是带着王谢世家这两个世家大族的领头羊人物前去,那就是表明今日的行动本来就是得到了世家内部大多数力量的默认,和南渡之后的一次次动乱没有区别,都属于世家自己的内部清洗,所以皇室安心看着就好——至于皇族内部在禁卫全部失控、司马昱退隐而司马晞被下狱的情况下还能不能秉持这样的心态,那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皇族怎么想,本来就不重要,只要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尤其是让那些在舆论上还有几分影响力的世家闭嘴就可以了。
不过······今日跟着杜英入宫,那么何啻于高平陵之变里蒋济等一群曹魏开国功臣和司马懿同车?
这种奇怪的感觉泛上心头,让谢安的身形稍稍慢了些,倒是被
缓缓起身的王羲之抢了个先。
王右军的身体状况显然不容乐观,但是王洽作为琅琊王氏的家主,一直在跟着秦王军队清扫江左,建康府这边还是需要王羲之支撑着,并且因为王羲之之前就和杜英、谢安等人打交道, 所以王羲之出面自然也是最好的选择。
王家处境远不比谢家,此时的王羲之没有犹豫,哪怕稍稍耽搁半刻的底气。
拄着拐杖的王羲之尚且亦步亦趋的追随,谢安轻轻叹了一口气,也只能紧跟其后。
深夜的端门下,灯火晦暗,甲士们森然伫立在通往太极殿的长长道路上,路面上甚至还残存着血迹,显然方才已经经历过一场厮杀,迫使禁军退守式乾殿。
本来几个宫人正瑟瑟缩缩的清扫,见到杜英到来,忙不迭的向两侧让开。
早上刚刚走过一遍的台阶上,也有零星血迹。
顶着头顶的群星与明月拾阶而上,心情和早上又不相同。
杜英扫视着空无一人的太极殿,没有步入其中,转过大殿,已经能看到式乾殿前对峙的两军。
秦王军队在台阶下,甲士居中、陌刀手掩护,这是关中将士无坚不摧的矛头,重盾在侧、弩手端弩,负责压住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