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有军士来请,说是韩琦好相公相召,自不好拒绝。
这时的谢玉除了留下两千良马,其他小四万匹马,都转交给了附近这几路的“马监”,实在养马太费劲,他这个军寨养不起那么多的。
而且这种主动“上交”,谢玉还能掌握一部分话语权,自然也是有好处的,起码军方不会给谢玉“落井下石”,少马,腿短,是宋军的顽疾了。
当然,那些缴获的金银,谢玉是不会上交,而且还要贪下九成。
但对麾下的八百乡兵土兵来说,给他们留太多钱财,也是取祸之道,再有,有走夏境这一趟功劳。
未来每个人,都有至少一个厢军名额的前程。
在宋当兵,虽地位地下,但估计也是历朝历代工资最高的。
谢玉,又按雮尘珠的编排,说了所做之事。
韩琦相公,有信也有不信,只让跟着他回京述职。
私下暗叹,谢玉那套三光之策,虽然有违儒家道义。
但确是是重创了西夏,看来边关又将归于和平了。
但说到底,还是宋军军力比想象中的羸弱,和之前想的一样,大宋走到这一步,是到了改革的时候了。
至于,杀谢玉,献人头的事,只要智商在线,有政治头脑的大臣,自然不会做。
可以说,只要谢玉活着,以后西夏犯境,都要掂量掂量了。
夏那边没少活动,北辽也是如此!
以北辽和宋的关系,很快谢玉的档案就出现在辽国上层人物的案头了。
果然,要狠起来,还是那些读书的。
随韩琦回京述职途中,接连遇到刺杀。
毕竟随李元昊南攻大军中,自然有不少出现夏西南境的部落兵,大军解散回家一看,亲人死光,家里都烧成白地。
都是军悍卒,一无所求中,就只剩下报仇这个年头。
谢玉自然不惧,韩琦的亲卫已经给谢玉挡十几波刺杀了,不得已韩征掉了附近的五百驻泊禁军护送,这才“安全”一些。
也从这里看,确实能看到谢玉那一招,对西夏的伤害有多大了。
韩琦也常找谢玉说话,灌输儒家“仁恕”之道的同时,也常和谢玉商讨军战之术。
谢玉只说自己所用的是“邪法”,不是正统军战之术,多闭口不言的。
相反谢玉以自己景佑五年戊寅科第249名晚辈自居,多向韩琦请教儒家学问。
韩琦向谢玉宣传他的务实摒虚之策,谢玉深为赞同。
交流中,韩琦见谢玉多用耕种治术举例,可想在做知寨这三年,理论和实践结合是这人才。
有推荐谢玉参加制科的意思,和韩琦交流儒学,谢玉目的就是这个。
后世苏轼诺大的名头,除了善诗词外,就是中读书人中的读书人,才能考上的制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