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稻为桑”
这四个字是嘉靖年间搞出来的一个政策,将浙江大半田地改造成为了桑田,生产丝绸。
用比较现代化的话来说,这叫产业升级。
但这样的升级,导致了一个尴尬的事情。
南直隶的百姓见到浙江百姓日子因为改稻为桑变好后,他们也纷纷效仿,然后就导致了南直隶和浙江都改稻为桑,大半田地都是桑田。
这样一看,因为改稻为桑,百姓有了更好更舒服的生活,朝廷也可以用杂项增加税收,似乎局面大好。
但这样的大好下隐藏着一种危机。
南直隶和浙江聚集了天下三分之一的人口,如果大明朝实际上有一亿五千万人,这里最少就有五千万人。
原本当地的耕地种田后,不仅可以养活五千万人,还能产出多养活一千万人的粮食,因此可以北上支援北方,这是一件好事。
可正如刚才所说,这样的好事是有一种危机的。
那就是改稻为桑后,原本能养六千万人的耕地被砍去一半,现在只能养活三千万人了。
可生活在这片大地上的人是五千万,因此也就代表有两千万人需要进口粮食来吃饱肚子。
他们的粮食从哪里进口?很简单,只有四川和湖广、江西三地的粮食能满足他们的胃口。
因此、他们将漕粮转移到了这三省身上,并且三省漕粮运抵江南后,还会被扣下,先用高价卖给江南的百姓,攫取利润。
漕粮被扣下盘剥,养活了江南的百姓,但北方可还需要粮食呢。
因此利己的江南商贾集团就开始利用另一种手段来攫取利润。
三省粮食收获的时候,他们会用高价将粮食购买储存,随后将漕粮卖给江南百姓,攫取第一笔利润。
朝廷会责问南方漕粮为什么不到,四川、湖广、江西官员会把责任指向江南,但江南会找各种理由搪塞。
这个时候北方因为漕粮晚到,粮食开始涨价,甚至出现饥荒。
到了这个时候,原本在原产地不过三百文的一石粮食,运到北方就能卖出**百文一石,利润翻三倍。
在这個时代,能翻三倍的利润,可以说完全激起了人心之中的恶念。
因此、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开始崛起。
可如果一下就想着把最大的病痛干掉,那么只会让它猝死。
要动海运,必须先把皇帝的威严推到最高,而推动皇帝威严的事情,无非就是打仗和政治手段罢了。
要么如嘉靖一样,把整个朝廷玩在鼓掌之间,要么就像明成祖、明太祖一样,连番大胜。
又或者、如朱由检老祖宗中的明宪宗朱见深一样,两手抓。
可朱由检不可能又去耍政治手段,又去打仗。
因此他只能靠好皇兄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收起心思,对满桂、孙应元、戚金等人道:
“我明日会启程返回京城,返回京城之后,会要求各地布政使司张贴告示,将御马监募兵的要求,还有开垦燕山脚下荒地的事情传告百姓。”
“满桂你派人回宣府招兵,顺带看看戚老将军的练兵之法,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暂时监督代管羽林三卫。”
“化淳你留在军营,明日替我接待石柱兵和秦将军,后天工部的武功三卫工匠抵达,便可开始动工修葺皇陵。”
说完这些、朱由检没有再说什么,戚金三人拱手作辑,曹化淳点了点头,而杨涟则是闭口不谈。
朱由检见他不说话,也没有说什么,而是带着王承恩退了下去。
倒是两人离开后不久,一名锦衣卫突然拿着手书向着朱由检走来,并递上道:
“殿下、事情有变,您恐怕要知道一下……”
“嗯?”听到这话,朱由检有些不好的预感,接过手书一目十行。
信中内容并不多,只是一句“秦良玉已领酉阳白杆兵三千北上”。
朱由检没有想到、秦良玉在派出了秦邦屏等三千石柱白杆兵后,又在短时间训练了三千酉阳白杆兵北上。
这么一来、他想要围剿奢崇明的计划就有了缺陷,但从另一面来说,这也代表他在北方的牌要更好打了。
“必须得把围剿奢崇明的计划改一改了……”
皱着眉,朱由检在心中想到了这一点,随后便收起了手书,准备收拾东西,明日返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