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门下省,那一串串职责,皇帝但凡肚量小一点,根本就执行不下去。
所以三省的职责,直唐太宗以后,逐渐就开始被更需要听命于皇帝的各种使职给分夺了。
同时,三省制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官权力的高度集中,若是英明的君王,尚能驾驭,遇到几个能力不那么行的,只能是被耍的团团转。
张鉊没有唐太宗那份自信,唐太宗很有信心把接班人都培养成跟他一样的贤君,张鉊则估计自己的后代,庸主应该是占大多数。
当然,他也不想用唐朝那种养蛊式的继承人培养办法,所以三省制度必须要因时做出改变了。
张鉊的设想,是将跟皇帝关系最为紧密的中书省,彻底改成皇帝的秘书班子。
把中书令这个职位,改为虚职,用来追赠,恢复同中书平章事的官称,作为丞相的加封。
中书省的实际长官为中书侍郎,主管进呈国家政务,宣布诏令,将大臣的奏疏呈递皇帝御览,挑选,区分紧要与非紧要后,分别呈给皇帝。
设中书知制诰一人,作为皇帝最腹心的侍从随时随驾,掌管册书、制书、诏书、敕书、诰命等事。
设中书舍人六名,分别对应立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及负责班薄、制敕、点检等职责,其余符宝、通进、进奏等司、院不变。
但是会把中书省原本用来纠正朝政缺失,用人不当,官员违法等职责的左右散骑常侍、左右司谏、左右正言等官职合并到门下省去。
中书省至此,不再担任监察、谏议等职责,成为了皇帝的专属智囊、秘书团。
张鉊甚至准备在科举完备以后,让中书省官员不通过普通的科举选拔,而通过皇帝开的恩科特别选拔。
这实际上就很有明代司礼监的味道了,大方向上差不多,只是具体的只能还有些区别。
而接受了中书省让出的左右散骑常侍、司谏、正言等官职后,门下省的封驳、监察、谏议等权力,责会得到加强。
同时具体的政务系统,将会大量来到尚书省。
张鉊准备以加了同中书平章事的尚书左仆射为首,尚书右仆射为副。
同时会给六部的某些左侍郎加参知政事衔,让他们也形同丞相参与国事。
这样一来,张周的中枢权力结构,将变成皇帝亲任中书令,下面则配置门下侍中,同中书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和若干参知政事为群相。
地方上,道大使这个称谓,实际上是张鉊为了打压节度使职权设立的,全称实际上原来的节度大使。
而现在根本就不适用,甚至连现在的州县体制也不适用了。
但是这些,张鉊必须要等到冯道和赵莹回来之后,再做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