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武侠小说中的高深武艺,如《卧虎藏龙》中的“竹林轻功”,不过是作者的想象之作。然而,在我国浙江奉化,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凭借一双肉脚,无需任何护具,每天都在竹海之中自由翱翔。他的轻功如此了得,堪称一门绝技,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他,就是我国最后一位“竹海飞人”。
“竹海飞人”并非只是一个传说,或者一项表演,而是一门实实在在的生存手艺。在奉化溪口镇,漫山遍野的竹林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让竹子长得坚挺笔直,每逢秋冬季,村民们就会请出这位“竹海飞人”毛康达师傅,他爬上第一棵竹子,削掉一到两米的竹脑,再借助竹子的弹力连续飞跃,一天之内能砍上千根。
这项技艺看似简单,实则危险重重。竹子太嫩、太老,跳的时候太高、太低,或者竹子内有蛀虫等等,都可能导致意外。然而,毛师傅凭借几十年的经验和过人的勇气,从未发生意外。他在高空中的竹海里游戈和飞跃,如同一只轻盈的鸟儿,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智慧的结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手艺逐渐被机械化所取代,竹林里的“竹海飞人”也日渐稀少。这门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然而,毛康达师傅依然坚守着这门传统手艺,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传承这门技艺,让“竹海飞人”的精神得以延续。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各种渠道,我们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后人能够了解祖先的智慧和才艺。毛康达师傅的故事,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技艺的尊重和热爱,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让“竹海飞人”这项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得以传承和发扬,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和帮助传承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项技艺。同时,加强对“竹海飞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培养大众对传统技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可以考虑将“竹海飞人”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编写教材、设置课程等方式,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这一传统技艺,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意识。此外,还可以在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挖掘“竹海飞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传承和发展这项技艺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媒体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让“竹海飞人”走进大众的视野,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项传统技艺。纪录片、电影、电视剧等都可以作为传播载体,将“竹海飞人”的故事和精神传承下去。
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创新发展,让“竹海飞人”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打印、虚拟现实等技术,为“竹海飞人”技艺提供新的展示和传播方式。同时,结合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将“竹海飞人”融入创意产品、旅游体验等,使其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总之,面对“竹海飞人”这一古老的技艺,我们应该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政府、教育、媒体等多方共同努力,让“竹海飞人”这一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竹海飞人”不再只是传说,而是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于这项技艺的研究和传承,将“竹海飞人”的精神发扬光大,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我们共同携手,为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让“竹海飞人”的技艺和精神永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