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口弦,是彝区最为普及、最受人们喜爱的乐器。
这是一种用薄铜片或竹片制成的簧片乐器,一般由二至五片音度不同的簧片组成,以二片和三片的口弦最为普遍常见,四、五片的次之。
口弦又称口弦琴、响篾、吹篾或弹篾。历史悠久、形制多样,在我国的大部份地区都很流行,可以独奏、齐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在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各少数民族,对口弦都有自己的称呼,如彝族叫“洪洪“或“弄果“,僳僳族叫“玛哥“,白族叫“毕协“,傣族叫“拜“,景颇族叫“掌共“,佤族叫“合朗“,拉祜族叫“阿沓“,羌族叫“阿珠“,锡伯族叫“玛肯“,独龙族叫“芒锅“,高山族称“嘴琴“或“嘎洛波“,黎族则称之为“口弓“。
在我国的傣、哈尼、景颇、佤、拉祜、苗、柯尔克孜、锡伯、回、蒙古、达斡尔、鄂温克和黎等民族,流行的是手指弹拨的口弦;高山族流行的是抻动的口弦;彝、纳西、僳僳和白族,则两种口弦都流行。现在,口弦不仅是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亦是一件很有民族特色的饰物。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佩带口弦也是彝族男女青年进入青春期的标志之一。
口弦悠悠,情深意长,俄狄阿迪日火出生在大凉山腹心地布拖县联补乡,是一位著名的彝族民间艺术家,擅长口弦演奏。
他自幼酷爱口弦,他演奏的口弦种类多,技巧娴熟,而且曲调丰富多彩,旋律优美动人。俄狄阿迪日火曾多次参加州、县彝族民间器乐调演并屡获嘉奖。他演奏的部份口弦曲还经常在省、州、县广播台、站播放,随着电波飘洋过海,影响很大。
“口弦虽小,能拨动人的心弦。”
“口弦会说话,月琴会唱歌。”
“思念父辈就吹响笛子,思念母亲就弹响口弦。”
《非遗鉴赏》第103章 彝族口弦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