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刘承宇的办公室后,林晨直接回到了实验室。
而回到实验室后,林晨第一时间就开始询问有没有哪位师兄师姐,有时间可以帮忙一起继续做微藻长速与密度关联公式的实验。
既然刘教授已经同意让自己在实验室找人帮忙,那就抓紧时间找好人手,赶紧将实验给做完。
省得到时想起来了,师兄们却没有时间了。
听说可以署名二作,而且实验做完,论文还很可能发一区,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就没有不心动的。
甚至自己荔枝百香果小规模种植推广,都快忙不过来了的孟子杰都心动了。
不过也正常,这可是一区论文,含金量那是杠杠的,哪怕是二作那也不容小觑的存在。
后世爆出的那么多“学术妲己”,她们“承受”那么多,也不过是为了能多发几篇一区论文。
而林晨给出的这个二作,相比起来要求可就轻松太多了,不过只是需要有人帮忙,做一些比较繁琐重复的实验工作而已。
所以不可能有人会不心动!
对于科研人来说,有分量的论文可意味着太多东西了!
不过进一步了解了实验内容后,众人就都放弃了,倒不是说这实验有多难,或者实验需要的时间太过长。
事实上,只要勤快一点,在生长剂和微藻快繁技术的加持下,有个小半年的时间,完全足够对上百,甚至数百种微藻完成实验观察,完成论文的结题。
这对一个科研项目来说,可以说是十分短的一个周期。
唯一的难点就是,做个实验参与者必须长时间紧盯着微藻生长的变化,并且及时采集样本,测算出微藻密度,记录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就是后续验证林晨之前提出的关联公式成立与否的重要证据。
而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恰恰最缺的就是这连续盯着微藻变化的时间。
让他们每天忙完自己手头的实验之余,抽出一点时间参与到其他项目中,那肯定没有问题。
但是像这样需要长时间专注观察的实验,他们肯定帮不上太多忙,最多能偶尔替一下班。
可问题是林晨需要的不是替班,而是做实验的主力,要是他自己有时间进行这些观察,就不用找人合作了。
王晓宇虽然看着是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但两人也只是刚认识不久。
人心隔肚皮,稍微提防一点还是有必要的。
至于剩下的那些工作,那就是王晓宇的老本行了,他读研究生以来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养微藻。
而且水产养殖系那边,养微藻的时候,同样也是需要进行一些微藻生长情况的记录的。
所以找王晓宇合作,那绝对是工作对口的。
电话接通后,王晓宇第一时间还以为林晨是来跟他分享藻类化感强化技术以及微藻快繁技术进展的。
不过林晨很快就解释清楚了。
藻类化感强化技术还好说,本身就已经进行专利申请了,只是还没批准下来,快繁技术是连申请都还没做,自然还适合现在就公布分享。
而在这之后,林晨也简要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这个实验。
林晨本以为王晓宇多少会犹豫一下,结果没想到连可以给二作署名的条件都还没说呢,王晓宇就同意了。
可见王晓宇之前对林晨的崇拜,可是一点都不掺假啊!
当然这事并不是王晓宇同意了就行的,他还要得到他导师秦苒教授的同意才行。
不过王晓宇好像并不太懂这些弯弯绕绕,还是在林晨提醒下,才知道还有要跟导师报备这回事,并表示一会就去跟秦教授说。
其实有这种能让自己学生获得好处的项目,正常导师都是会同意学生去参加的,利用别人的资源,培育自己的学生,这绝对是好事。
报备也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
当然有些黑心老板除外,在他们眼中学生就是自己的廉价劳动力,自然不可能往外借,除非能够换来更多的利益。
而事实证明秦苒并不是这样的黑心导师。
这边林晨跟王晓宇通话完没多久,他就收到了王晓宇回复的信息,表示秦教授已经同意了,他那边随时可以开始实验。
于是林晨也没再耽搁,很快就将实验给王晓宇安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