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两条通道的存在,中间的哈密看起来确实是“丝路咽喉”。但直到明清时,哈密东西两端的敦煌、吐鲁番的几度繁荣,却大大削弱了哈密的交通要冲的地位。
而随着唐军进入西域,并如历史上那样将建立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哈密的交通区位优势便会逐渐显现。
此时,哈密作为唐军入西域作战的大本营,已经显出了入疆前哨的本色。
相比于星星峡的地狭物乏,哈密的区域很大,有盆地,有巴里坤湖,具备一定的农牧条件。如果经营得当,五六万人在此居住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五六万人,已经超过了高昌国的人口,西域小国无数,达到这个人口数量也没有几个。
所以,徐齐霖派人四处勘测考察,将可用耕地的数量统计清楚,却没想过在哈密会有这么多人口。
恐怕李二陛下有心就近解决西域驻军的粮草物资,也没办法弄来那么多的人口在哈密安置吧?
别说哈密了,就是甘、肃二州,再吞下个十万八万的也不嫌多;还有关东,作为征伐高丽的后勤基地,也需要大量的人口垦殖。
偌大的帝国,两千多万人口,真是太少了。要有个一亿两亿,依照唐朝的科技和军力,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也没太大问题。
可尽管徐齐霖曾提出过归化入籍的事情,但在西北这地方,象突厥等民族,虽然具备归化的条件,可他们干畜牧是好手,耕种的话,就差强人意了。
生活习惯和风俗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让游牧民族转而农耕,岂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归化的胡人也是一样,他们还是会从事最熟悉、拿手的行业,最主要的当然是商贸。
所以,归化入籍确实能使大唐的人口增加,经济实力增强,军队也能扩充,但要转化成封建社会最需要的农业劳力,显然还是要另外打主意。
“在伊州,必须使汉人占据多数。”徐齐霖看过王方翼提供的初步考察报告,不得不忍痛割爱,“打下高昌后,其截留的从西突厥逃出的汉人,便安置在此地吧!”
本来是打算把这些汉人安排到甘、肃二州的,可现在嘛,徐齐霖还是识得大局的。
尽管有着后世的头脑,但徐齐霖已经融入唐朝,比别人更希望大唐的强盛,更希望大唐的军威达于四方,疆域无边无际,辉煌持之久远。
谁不服就干谁,还能战无不胜,难道不使唐人充满一种自豪感?看那些歪果仁在大唐谦恭备至,你难道不挺起胸膛,备感骄傲?
王方翼笑了笑,知道徐齐霖很肉痛,但也佩服他这顾全大局的观念。
能暂时放下治理的本州,把好处让出来,可见徐齐霖对于功利并没有那么热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