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没动用国库的钱,那是为征伐高昌准备的。所以,李二陛下的底气还是有的,魏大喷子象征性地谏了一回,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这也是李二陛下没想到的。
大盈库才成立多长时间,还有前期的投入,又铺开那么大的摊子。基本上在去年初冬,才算勉强收回投资。
但镜子一出,暴利滚滚而来。等到了今年夏天,其他项目也显现出不俗的收益。什么毛纺、白糖、钢铁、煤炭、运输、物流……一下子便抵上了对甘州的投入。
于是,镜子的获利便能提前转到大明宫的重建上,让李二陛下惊喜不已。
而且,大盈库的赢利项目还没有完全发挥潜力,前景依旧可观。
如果算上很快就要投产的棉纺,以及征伐高昌、掌控西域对贸易的促进,李二陛下估计,用不上两三年,洛阳宫殿也可以开始建设。
不花国库的钱,可谓是不伤财;募工建设又不是劳民重役,那些朝中大臣的反对,也就没有了根据。
其实,李二陛下允准了狭乡向宽乡的移民迁徙,并默许了徐齐霖利用政策吸引关中百姓至甘州,也未尝没有逐渐改变关中乃天下根本的状态。
要迁都洛阳,李二陛下必然要削弱关中的人口优势,也要打击关陇集团的势力。否则,这边迁都,那边就有可能重蹈隋炀帝的覆辙。
李家父子怎么得的天下,自己还不清楚嘛?关陇集团能扶持李家,为了利益,日后难保会扶持什么王家、赵家。
当然,对关陇集团的打压削弱,早就已经开始了。扶持皇室,厚待新贵,提拔寒门,这些手段不温不火,却已经让关陇集团不断弱势。
但这还不够,对李二陛下来说,自己是完全能够压制关陇贵族的,但后代呢,有没有这个能力和魄力,就不好说了。
所以,迁都洛阳,把关陇贵族也一并带走,可谓是绝了他们的根,使李家后代也彻底没有了后患,自然是他的长远谋划。
而徐齐霖的出现,无疑是大大加快了这个进程。
李二陛下发现,钱真是个好东西。不仅能修宫殿,还能实现他更远大的设想。
其实,这个设想曾被徐齐霖提出过。但李二陛下知道时机不成熟,而断然否决,并将此议保秘,而没让外界得知。
徐齐霖的提议是助于均田制的长期施行的,那就是把授给王公贵族、各级官吏的永业田和职分田收回。
然后,再按土地的平均收入换算成钱帛,按照级别发给那些王公贵族和官吏。
看结果好象是一样,反正王公贵族、官吏们也不种田,都是佃户在给他们种,只不过是朝廷让他们多得一份额外收入罢了。
但实质上,这一招很毒辣,等于直接剥夺了地主们对佃户的控制权。佃户服务的对象,就变成了朝廷,而不是某个占有土地的王公贵族或官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