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着小竹点的一杯茶,赵颀和陈纪两人接着商讨这个借鸡生蛋的文案细节,不过大部分是赵颀说,陈纪听,然后把赵颀的一些理念和想法用一种大宋人更能接受的文字描述出来写在纸上。
两人讨论了近一个小时,这份PPT文案也大致有了一些眉目,阿莲和小竹也把晚饭做好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简单的吃完晚饭,两人坐在窑洞外面接着聊。
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杨大元和二麻子二毛三人才摸黑回来,把交接吕氏商行的事和丈量码头的一些安排大致汇报了一下。
整体情况都在赵颀的意料之中,今天也都只是大致有了一个眉目,各种安排都还没有正式展开。
接下来的几天,杨大元杨大虎二麻子二毛刘东等人全都起早摸黑的忙碌。
赵颀作为运筹帷幄的军师,不参与具体事务的安排,但也每天忙的不可开交,和刘掌柜签署合作协议,然后又和杨安平签署投资分红协议,还有刘大爷的股份托管和养老协议,然后还要和刘掌柜安排来的一个老账房先生交接账务,安排人把银会和银子都存到刘家质库。
忙忙碌碌几天之后,这个大湾村海湾码头的开发几乎也终于是有了比较完备的方案,三方签署的条约也都在海港衙门进行备案,这些盖上了鲜红官印的契约就成为了官方认可的法律文书,以后若是要打官司扯皮,都成为各自最重要的凭据和材料。
大宋是一个非常讲求契约的朝代,不光是官府,民间也是如此,这是商业发达的一个典型象征,而且大宋的法律也相当完备,各种法律条令几乎涉及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有充足的证据,一旦打官司基本一告一个赢,当然,前提是官员不**,但这种情况比登天还难。
但总体来说,穿越过来二十多天,大宋给赵颀的感觉就是非常的自由,甚至比他曾经生活的二十一世纪还自由,出门连身份证都不需要带,当然前提是要带钱。
刘掌柜负责码头建设,找了一些工匠开始重新规划码头。
二麻子则成了工地的保安组长,组织大牛等一群身强体壮的帮工,弄了一些刀枪棍棒等开始在工地上来回巡逻。
为了所有人吃喝饮水方便,食堂还专门从大湾村请了几个主妇和女孩子负责烧水做饭。
杨大元作为工地总指挥负责调度,什么都要管。
赵颀为了将这个项目做的更加惹人眼球看起来热闹一些,不仅让人在工地入口搭建了一座大门,安装了栅栏修建了售楼部,还安排人买了数十匹印染的彩布,做成各色旗帜,用油漆写上杨公镇小龙湾海港开发工程部的大字,挨着插在工地各处,在海风的吹拂下呼呼啦啦迎风飘扬,远远看去非常壮观,加上上百人在里面忙碌,车马来往不断,嘿呦嘿呦的号子声能传出数里远,与热闹的杨公镇码头汇成一片。
在赵颀这些大张旗鼓的安排之下,短短几天时间,一个叫小龙湾海港的消息迅速就传播的整个杨公镇家喻户晓。
杨公镇和海港码头上许多得到消息的人无论是感兴趣还是好奇,都骑马坐车甚至跑路过来打探消息,而这彩旗飘扬热闹非凡的工地,也吸引了附近几个村许多无所事事的人前来看热闹。
热闹归热闹,但所有前来打探消息的人都问不出来任何有价值的内容,赵颀已经叮嘱杨大元等人对外什么都不能说,虽然所有人都疑惑不解,但既然赵颀说不能说,那就都不说,大家都守口如瓶,这样一来也让所有前来观看询问的人越发心里痒痒难耐,把这些看到的情形到处宣传,因此引得更多人私下议论纷纷,只知道有人投入大笔钱要把大湾村的这个海湾开发成一个新港口,但具体细且却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