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这些事都是郭安最得心应手的事,还不涉及朱棣的忌讳。
半个月过去。
朝堂上的文武之争,也进入尾声。
其实,随着兵校的公布,那些文官也知兵校建立势在必行。
再加上,建造兵校的钱财,还不动用朝堂的一分一文。
陛下存心要建兵校,没有人能抵挡得住。
已看那些武将激动的满脸通红的神情,他们便能知晓。
但是,他们就气。
陛下居然隐瞒了他们这么长时间,等到兵校建造完成,他们才被陛下告知。
陛下如此不被他们掌控,让所有文官都有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
而朱棣对于一众文官早就心怀不满,正好也借此,让一众武勋狠狠教训了一番文官。
虽然吵不过,但这些武官会耍赖,最后还是将一众文官,都气的不轻。
尔等文官若是有本事,便不要只顾着耍嘴皮子,去征讨鞑靼与瓦刺!
再者,尔等若是有能力,便像定海侯那般,给大明研究出邸报、水稻良种、水泥这些神物!
一众文臣自是哑口无言。
最后,话题早已不知歪到了何处。
直到,一封边军急报进入皇宫!
“鞑靼之土地,已有蝗虫慢慢出现……不到一个月,鞑靼之地,便会有蝗灾肆虐?”
“又闹蝗灾了?”
“陛下,此举有伤天和啊!”
“是啊,陛下,蝗虫乃是天灾,太过狠毒。
我大明乃是礼仪之邦,鞑靼虽是蛮子,但已教训了一顿,他们也已有人送入乞降之书。
我大明应接受其乞降,并学太高祖皇帝那般,将鞑靼人安置于大明腹地,慢慢教化!”
听此,李景隆直接满脸嘲讽,“韩御史所言极是,陛下,我大明确实应接受这些鞑靼人的乞降。
只是,乞降之事,不是我等武将擅长之事。
微臣恳请陛下,允许韩御史带上几位文官,前去鞑靼部族,接受鞑靼人乞降,向那些鞑靼人讲明我大明的礼仪,带着那些鞑靼人迁来我大明腹地!”
听此,说话的韩御史直接脸色大变。
而一旁,一众武将则也都是满脸兴奋。
“陛下,曹国公所言极是,我等武将已将鞑靼打的乞降,那受降与教化之事,只能韩御史此等大儒前去!”
“陛下,我大明文官皆有文人之风骨,只是苦无用武之地,此等大好之机,当由诸公前去!”
“陛下……”
韩御史连忙解释道:“能为陛下与大明效劳,是微臣之荣幸。只是,微臣已经年老力衰。
而鞑靼之地距离大明数千里之遥,微臣担忧如此长途跋涉,必然会生出疾病,误了陛下要事!”
“韩御史说笑了!”
徐辉祖冷冷一笑,“陛下,微臣认为韩御史有欺君之嫌。
刚才韩御史与微臣等人争吵之时,韩御史声音宏亮,气血之足,身体比微臣等人还要健壮!”
“是啊,陛下,韩御史还不到知天命之年,怎能年老力衰?如此公然欺君,微臣请求陛下严查!”
“陛下……”
“行了,行了!”
朱棣有些烦躁的摆了摆手。
整个大殿内,顿时清静了下来。
朱棣盯着韩崴问道:“韩卿家,你觉得我大明真应接受鞑靼人的乞降?”
韩崴脸色一喜,刚想回话,只是突然想起什么,讪笑一声,缓声回道:“还请陛下恕罪,微臣并不通军事,只是觉得我大明乃是礼仪之邦,还有太高祖皇帝之先例所在,这才觉得应接受鞑靼人乞降。
若是陛下有异议,微臣定遵循陛下之意!”
“哦?”
朱棣淡淡一笑,看着韩崴,眼中神情怪异。
“咱没想到,韩卿家居然如此忠心!”
韩崴连忙回道:“陛下明鉴,微臣对陛下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朱棣神色不变,而一旁的李景隆等武将,则是满脸鄙夷的斥骂道。
“呸!”
“无耻!”
“反复无常的小人……”
听此,韩崴虽然心中恼怒至极,但也只是低着头,没有理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