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上次发生这种情况,还是在上一次……也就是杨清源在岳王庙中,或于师赠予湛卢,湛卢认主的那一次。
湛卢剑中的儒家浩然之气自动融入杨清源的经络之中,使得其原本的道门武学根基变化,以道为基,以儒为皮。
在融入的同时,也让杨清源的修为根基更加扎实。
但开始这不是杨清源自己的意愿,而是湛卢剑认主之时的附增。
而现在,这一幕又出现了,只不过赠予者不是湛卢剑,而是老和尚。
佛门真元浩大醇厚,在这一点更深道儒两家。
虽然佛道两家的斗争持续不断,还相互贬低,比如在朝廷的灭佛运动中,道门乘机改佛门十八罗汉为十八贤士,并使得他们梳道髻戴高冠。
佛门也是不遑多让,在民间散播的故事中,反派基本都是跛脚道士,癞头道士。
虽然双方争斗不休,但这长时间的争斗也代表了双方在某种程度的势均力敌。而且双方之间,不是道门和佛门的斗争,都是道教和佛教的斗争,其核心不是理念之争,而是信仰之争。
空无和尚的琉璃光佛身化为的真元开始融入杨清源的道、儒之基。
佛门功法亦有其神妙之处。
杨清源体内的先天真元也开始异变,佛门之淳、儒门之正、道门之玄,三家真元的特性开始被杨清源先天无极功融合。
但也仅仅是开始,停不下来的开始。
杨清源此时就算不愿意也没有办法了,当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三门的真元完美的融合统一。
儒释道三元归一的人,不是没有,比如说上古时代的亚圣荀况,比如前代的大儒朱晦庵,又比如张老道,还有未来的小王同学。
这些人都做到了儒释道三元归一,但这些人也都被尊为红尘中显圣的圣贤。
三家学说融于一体,说来容易,其实是件极其麻烦的事情。
不仅仅是内力上的,更是术的借鉴,法的融合,道的同归。
一个不好,这三家的真元便会打起来。
这是杨清源的挑战,也是他的机遇所在。
三元归一在理论是可行,也有人走过前路,但到底该怎么走,这是杨清源现在需要思索的问题。
好在杨清源的脑海中有海量的书,几乎等同于半个同文馆。
三教初遇之时,也并不和谐,特别是在东晋六朝两三百年间,儒、释、道三教相互辩难、攻击、诋毁,激烈程度几乎到达了顶峰,但即使如此,也多以三教“均善”,孔、老、释均为圣人之三教调和论为开端。
这是三教思想碰撞的中心。
儒、道、释各派之间虽争高下,讨论功能之异同,甚至诋毁中伤,但终能以“文”相交,而可不诉诸暴力,不致发动宗教战争。这和某个叫耶路撒冷的地方可是大相径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