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到叶天士,再到蒲辅周、赵绍琴等等……中医是一代代医家呕心沥血完善出来的医学。
明白了这点,看中医的时候就有了一条基准线:如法。
中医医生必须恪守近三千年以来的行医法则。
形式上如法的医生,未必能治好病;但是形式上都做不到如法的医生,肯定治不好病——瞎猫碰到死耗子是概率学问题,暂不讨论。
首先,从病人进门,医生就应该观察病人的姿态、面色、情志精神。这是望诊。整体上判断,绝不可缺。所以如果一个医生头也不抬,这显然是要扣分的。
两人对坐,医生要进一步看印堂,看眼眸,看口鼻,看发色……然后和善地问病人主症。
病人说话的时候也是闻诊的开始,当然这点对就诊的普通人来说可能意识不到。
问完主症之后要询问兼症。
举例来说:某人因为胃痛去就医,主症就是胃痛。但是造成胃痛的可能性有很多,为了确诊就得问是否心慌心悸、是否夜中安眠等等兼症。
兼症的询问精准与否取决于医生的经验和诊断水平,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如果你是初诊病人,医生还要问你的家族病史、曾经的重病史、手术史。
在此之后,要从头到脚问一遍身体状况。
是否有——头晕头昏头痛脑鸣、眼干涩痒、鼻塞鼻涕、耳聋耳鸣耳中痛、口干涩苦味、牙痛牙酸、咽痛、喉痛、胸闷气短、心慌心悸、胁下痛、胃胀痛、肠鸣、小腹坠胀痛、大小便是否正常、晚上是否难以入睡、是否多梦、是否早醒、是否起夜、是否夜醒、夜醒之后能否迅速入睡、平日情绪如何、怕冷怕热、是否易汗、手足是否冷、汗、从颈椎到脚跟各关节是否有疼僵。
妇女还要问月经色、量、时,以及白带的性状。
如果有胃痛、小腹痛的病史或者症状,还要触诊。像盆腔炎,痛的时候未必能去拍片,不痛时去拍片又没用,而简单按一下就可以确诊了。
这些问完,医生手中的病案基本就成形了,基本的病位、病机也心里有数了。
这时候就要把脉。
在先秦的时候,医生摸的是三部九侯。头、手、足为三部,各分上中下为九候,从头摸到脚。从晋代开始,脉诊以按寸口脉为主,大大节省了医生的体能。
寸口脉大家可以百度,很详细。
各家对脉诊的重视程度其实并不一样,普遍标准是摸出寸关尺的脉象。
寸如何,关如何,尺如何。左右一共六脉,各有浮沉数迟、洪滑濡涩、大小长短、气血是否充盈……等等这些都是基本,必须能摸准,并且记录在案。
另外,脉诊必须空腹(食后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