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吉士并不是一个官职,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和国子监的监生一样,只是一个学生的身份,在翰林院继续深造,只有经过“散馆”之后,考核合格的庶吉士,才能和一甲进士一样,被授予编修或其他官职。
但是,庶吉士的年限往往是三年或更长,所以哪怕是同一批中举的进士,在科考放榜的时候,就已经拉开了差距。
除了一甲和被选入翰林院的庶吉士之外,剩下的所有进士,都会被派到各部院寺监观政,这个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半年或一年,在此期间,这些进士有官身但无官职品级,基本上就是个打下手的。
不过有一点好处就是,无论是被派到那里,他们的官身都会留在吏部,在整个观政结束之后,吏部会根据他们的表现,结合科举的成绩进行选官。
这是一般正常的流程,不过,在执行的过程当中,也会有些意外,譬如吏部在考选过程当中,缺人比较严重,也会选择直接授官,但是总体来说,观政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这两条路,看似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实际上,朝廷惯例,入翰林院者优于在各衙门观政者,这不仅仅是选拔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在最终的授官上也会体现出很大的差别。
清流的资历,并不只是好听而已,它代表的,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甲的进士就不说了,跳过观政,起步就是七品编修,至少可以省掉三年的工夫,其他馆选进入翰林院的庶吉士,在散馆之后,或授编修,或授检讨,亦是清流资历。
他们这些人,外放到部院当中,照例是要直接升一级的,散馆之后,成绩不合格的人,会被授予给事中或者御史,实在是没有位置了,才会被安置到州县做官。
可在部院观政的这些二甲进士,在观政结束之后,顶格也就是给事中或御史,运气好的话,会被留在六部当中授予主事的官职,成为京官,若是表现的不好也是趁早打发到州县做官。
至于那些在寺监观政的三甲进士,基本命运就已经注定,很少有能够留在京城当中的。
所以事实上,进入翰林院,首先便意味着,自己的未来授官的底线官职就比旁人要高,仕途的起点更高,这才是所有人对翰林院趋之若鹜的原因。
而现在的问题,恰恰是王越,余子俊二人进入翰林院有些难以服众,但是,若是让他们去部院,那么,一甲的进士,到最后授官若还不如二甲馆选的那些人,也说不过去。
所以,天子给出的解决办法便是,拔高六部观政的含金量!
寻常时候,二甲进士到六部观政,基本都是员外郎负责指点,偶尔有一司的郎中愿意接手的话,那便是天大的好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