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临,曲黎,陈丹琳和他们的孩子到海楠度假,同行的还有陈家一行人,冬天的海楠更适合生活。
海楠这地方,国内给了许多的扶持政策,按理说营商环境不应该这么差,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怎么都不能说好。因此盈和地产在海楠没有多少产业,陈丹琳也就在三亚,文昌等地买了可以用于度假的别墅。
海楠蔬菜价格影响不到曲黎他们的生活,偶尔自己开火做饭,这手艺虽然荒废很多年了,但捡起来还是和本能一样轻松。没听说谁学会做饭,骑自行车后会忘记的。
海楠这边可能适合时光聚美做电商零售,真不适合做高科技,没有这个基础和土壤,地方也没有这个魄力,不管是自建火箭发射中心,还是卫星互联网,都不能给曲黎任何帮助。
香江那边能够组建一个卫星企业,设计制造一体的卫星企业,帮助曲黎开发他想要的低轨互联网卫星,不过成立卫星互联网企业的事情八字没有一撇。
国内这方面的业务采取的是审批制度,需要许可证,但怎么发放一点都不透明,你要是直接申请,一年后申请资料大概发霉了都没有人处理。
曲黎当然想找人,但航天部门对他意见很大,曲黎公开叫嚣要超过长征火箭,虽然没有成功,但人家心里压力大啊,许多领导都很关注长征5号会不会被超越,打电话咨询过这件事。
曲黎都知道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是大秘密,压力同时给到了星河动力,看曲黎是不是在吹牛,看朱雀和猎鹰九号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在外人看来,几乎从来没有失败过的曲黎,他想要做什么事情,基本上都能成功,只不过时间长短而已,航天和电信部门都不想曲黎参与到具有“战略”价值的行业,哪怕他们自己不做。
这个问题就不讨论了,大企业可能都有类似的问题,否则也就不会因为创新力下降而衰败。
可以说隐隐被针对的星河动力,或者说曲黎很难在国内成立卫星互联网企业,就算他在新加坡成立,也只能针对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问题也就来了,星链能够生存下来,靠的是米国市场,没有中国市场,曲黎可不认为靠东南亚市场能够有多大作为。
说白了,一家成功的跨国企业必须要有一个难以撼动的根基,只要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不动摇,在海外失败十次八次都能调整过来,一旦失去了国内市场,就像无根飘萍,难以长久。
所以曲黎这段时间还是不轻松,只不过没说而已,国内投资太空探索领域的企业比历史同期多了不少,可能曲黎的星河动力有强大的示范作用吧,他宁愿从两家世界500强退休也要做好的事情,能不重要吗?
短暂的假期结束,从海楠离开,孩子送到蓉城,两人回到羊城工作,一个去了风华国际,一个去了星河动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