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邓昌钱来祠堂张贴光荣榜,瞬间就引起了众人的围观。
然后,消息就如同长了翅膀一样,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传遍了所有的邓姓村庄。
这个年代的农村虽然大部分家庭都比较贫穷,但基本上每条村都有生活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好的家庭,比如说那耶村的邓世荣以及邓允贵,鸡毛岭村的邓昌宝,这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在其他村,同样也有老板。
比如秧地坡村的邓允发和邓昌寿,两人就合伙开了一家碗厂,这两年同样没少赚钱。
实际上,在改革开放初期出来做生意的,除了极少数人以外,大部分人在前几年都是赚到钱了的。
只是在度过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黄金期后,接下来由于跟不上市场变化,最终大部分人都被刷了下来,能够适应市场,并从中脱颖而出的,都是后来有名有姓的大佬。
邓允发和邓昌寿,包括前世的邓允贵和邓世荣,最终都是跟不上市场变化,最终被淘汰了。
不过,在这个时间段,邓允发和邓昌寿,还是赚到了不少钱,是秧地坡村唯二的万元户。
此时,邓允发、邓昌寿和不少村民,就在村口这里聊助学光荣榜的事。
之前,这个光荣榜还没有公开张贴,带头冲锋的只是各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民,作为老板,除了邓允贵以外,其他村的老板都还没有急着下场。
可现在,助学光荣榜竟然张贴出了临时榜单,而且鸡毛岭村的邓昌宝老板也已经出手,直接就占据了个人榜榜首的位置,还把鸡毛岭村带飞,也登上了各村排行榜的榜首。
听到这个消息,邓允发和邓昌寿都坐不住了。
邓昌寿忍不住问道:“允发叔,你说我们捐多少合适?”
邓允发想了想,说道:“我准备向允贵看齐,也捐个388块钱,你要是也捐这个数的话,那我们的个人捐赠排名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加起来就足以把我们村顶到第一了。”
邓昌寿拍腿道:“行,那咱们就捐这个数,把我们秧地坡村顶上第一再说。”
在场的村民闻言都不由得欢呼起来,虽然出力的不是他们,但身为村里的一员,集体荣誉感还是有的。
与此同时,各村都有类似的一幕上演,原本打算先观望一段时间,到后面再出手的老板,一个个都被张贴出来的临时榜单给刺激到了,迫不及待的要下场。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各村的排行榜杀得那叫一个疯狂,一时那耶村第一,一时鸡毛岭村第一,一时秧地坡村登顶,一时马村后来居上,一时帮坝村独占鳌头。
总之,没有哪条村,能够一直坐稳第一的宝座。
倒是个人榜的第一,一直被鸡毛岭村的邓昌宝牢牢占据第一。
邓世荣作为族头,又是助学光荣榜的倡导者,他自然不急着出手,准备等榜单厮杀得尘埃落定的时候,再出手定乾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