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窟。
如果能把土地拿出来换钱就好了,化州什么最多,土地最多,除去沙漠戈壁外,剩下的面积还比德州和化州加起来大,人口仅比德州多一点,当得上“地广人稀”四个字。不过,要卖房屋土地换钱,首先要有人口,增长人口是刺史之职责,自然生育人口增长得缓慢,没有二十余年难见成效,自己不可能做二十年化州刺史吧。
江安义想起在丽州富罗县的时候,取巧接纳流民让富罗县人口在短时间内剧增,来到化州后推广屯田,陆续接纳了一万五千多名屯兵,这些屯兵有不少想把家眷迁来,如果能落实的话,五年内化州会因屯田增长七八万人口。可是屯军的住处官府有安排,他们的家眷到来,屯军们会自行搭建住处,再说屯兵们多是穷苦人,恐怕也没有多少余钱来买房。
要迅速挣钱就要瞄准有钱人,有钱人大都聚集在京城或者州府等繁华之地,他们对化州的印象是荒蛮、多战的险地,前来做生意大都是家中的管事。偶尔这些家族中的大爷们来查一次帐,也多是呆在会野府的青楼、酒肆中体会一下胡食的美味、胡女胡舞的风情,谈起化州会用一种居高临下的不屑语调评说几句“蛮夷之地”、“唯有瓜果尚可入口”之类的话。
任化州刺史二年多来,江安义走遍化州五十三县,对斯土斯民生出深厚的情感,这里的百姓同样淳朴勤劳,经历的苦难却更为深重,环境恶劣、饱经战乱,却有如戈壁滩上的骆驼刺般艰韧,生生不息地坚强。
(请稍待)
被翻红浪后,取名字的重责自然落到了江安义身上。手在彤儿滑嫩的肌肤上摩娑着,江安义信口道:“郭兄来自德州,你是仁州人,我是化州刺史,名字就叫德化仁好了。”
彤儿拍开江安义作怪的手,嗔恼地道:“江郎对妾身的事一点都不上心,这名字取得真难听。郭兄说了,这生意是他跟我之间的合作,要把你撇开,你厚着脸皮凑个‘化’字进去做什么?”
把江安义撇开那是玩笑话,彤儿当然知道没有权势支撑的财富只是惹祸的根苗,在化州做生意如果没有江安义这个刺史撑着,那些化州的乡绅、世家的管事下手一个赛过一个狠,江安义当初推出香水,想尽办法拉上王皇后和太子,不然的话光温国公之子程希全就能折腾得香水易主。
红烛光中,彤儿的脸色娇艳、肌肤如雪,江安义色心大动,一把搂住彤儿,笑道:“那就叫祥彤斋,或者理裕居,名字好记上口就行,关键还得靠货真价实。”
彤儿用手抵住江安义的胸口,笑道:“江郎,你说我们做点什么生意来钱快?别人都夸你是‘生金手’,你可得替我出出主意,要不然生意亏了,妾身倒不打紧,江郎你的‘生金手’牌子可就要砸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