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段「绯闻」,若是野史杜撰,则不足为信,但偏偏这段传奇故事,赫然写在了欧阳家族的《大事纪要》之中。要知道,像欧阳家这样的大家族,《大事纪要》不亚于一本正统国家的史书,其可靠性是十分高的。
一般这种氏族文献,为了夸大本氏族的丰功伟绩,都喜欢「文过饰非」,尤其是作为氏族内部核心权力掌握者的家主,更是不太愿意在自己任内,自己家族的文献编纂者将自己的一些「丑事」写进氏族文献之中。
其实,无论是历代帝王还是这些豪门大族的掌权人,对于史官们载言记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计较。至于「君举必数」,却是有选择、有条件的。有了功绩,做了好事,当然要大书特书。就是没有功绩,没干好事,也要虚构一些载入史册。因此,有人说,历史就是一个人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其实,这话也不完全对的,因为史官也是人,有时候水平也有问题,写出来也不完全是对的。对于某些事情看法或者描述,他们都会多多少少带有个人情感或看法。
不过,欧阳信作为欧阳家族的家主,在《大事纪要》的内容上,应该是具有最终决定权的,连他自己都无法抹掉《大事记要》上的这一笔「污迹」,说明这些绯闻并不是完全空穴来风。
《大事记要》记载:「信于闺房之内,礼敬甚寡,有所御幸,或留止裘若男房内,故民间喧然,咸有丑声。」「家主信***无度,蒸其生母裘氏,秽污之声,佈于府邸。」《纪要》说路裘若男刚开始只是「爱子之情,被迫允之」,也即是说,裘若男刚开始只是爱子心切。但后来「互为依靠,形影难离,同床而寐十年又二」,也即使说,后来两人形影不离,俨然恩爱夫妻,居然同床共枕竟达十二年之久。时人无不哗然。
欧阳信生性残暴,不仅乱杀无辜,还残杀了自己多个儿子,年幼未成年的也不放过。同时,欧阳信在成长过程中,长期与生母相伴,恋母情结较重。加上其母作为失宠的妻子,自身的极度寂寞,也是促成这一绯闻的重要原因。
母子情深,相依为命,情能理解,只是越过了人之为人的底线,母亲不自尊,孩子不自爱,悲哀起自心中。从古至今,爱是多么不可理喻,不仅会超越道德底线,还超越了伦理的底线。豪门大族如此,普通老百姓也如此,问世间,情为何物?怎一个情字了得?
当了家主之后,欧阳信居然又无耻地霸占叔父欧阳宣的几个女儿,欧阳宣倍感耻辱,发兵造反。欧阳宣被杀后,欧阳信把最美的一位堂妹接到自己府内,改姓殷,并严令下人不得泄露机密。
府内偶有泄露此事者都被处死,然而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家族人都知道其中猫腻,只是不说罢了。欧阳宇后来有样学样,把欧阳琴强抢入府,改姓谢氏。就连女儿欧阳玉也受父亲风气毒害,变得「Yin恣过度」,饱受族内外之人的诟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